约820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习本文精彩的语言艺术以及起伏跌宕的情节安排。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课堂目标】1、朗读,正音正字。2、学生分组翻译文章,疏通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正音正字
1、学生分组分段朗读,标注读不准的字词。
2、教师正音并提示文言异读现象(古音异读、通假异读、破读)
氾(fàn)南 佚(yì) 之狐 夜 缒(zhuì) 阙(jué) 秦 朝(zhāo)济
逢(páng)孙 戍(shù)之 失其所与(yǔ)) 夫(fú)人之力
共(供)(gōng)其乏困 不知(智)(zhì)
二、分组翻译文章,疏通文言字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ì)
2、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领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不仁,……不知(智),……不武(……不是仁道;……不算明智;……不符合武德)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11.臣之壮也(壮―壮年的时候)
12.今老矣(老—老年人)
1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14.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15.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
1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
1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18.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
欢迎关注育星网公众号“ht88yxw”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