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50字。
诵读感知 研读悟文 品读识人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宿松县隘口中学 周少华
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本文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晋秦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大夫烛之武奉郑伯之命,去说服秦穆公撤兵。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使秦穆公撤走了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不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不惧、只身说退秦军,保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学习本文,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背诵全文;其次是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理解内容,概括要点;三是要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和人性光辉,品味精练生动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掌握“朝、亡、厌、国、戍、夕、危、师、及、辞”等文言词;归纳“于”“以”“之”三个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通过词义、句式归纳对比练习及古文今译练习,整理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的文言词;翻译文中出现的倒装句,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品味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激发学习语言文化的热情;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及人性的光辉,培养健全的人格。
4.读懂文章内容,练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了解本文的叙事特色;背诵全文。
三、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十个实词,归纳三个虚词的用法,整理文中词类活用的文言词,把握两种倒装句式。
四、教学难点
“退”是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点,“退”的语言艺术分析是难点。
五、教学设想
(一)学生预习
本课是新课标高中必修一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学习本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加之本文难度不大,篇幅教短,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如下任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2.朗读课文3遍,初步读懂文章内容;
3.搜集有关《左传》的资料;
4.把初步发现的问题记下来,以备课堂研讨。
(二)教学策略:采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多媒体动画播放毛啊敏演唱的《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曲。
2.教师相机引出:“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每当我们听到这歌声,脑海中就自然浮现出许多历史上的英雄志士。可以说,历史的天空星光灿烂,交相辉映。今天,我们大家一同走进春秋时期,去见识一位有情有义、有胆有识以一人之力
欢迎关注育星网公众号“ht88yxw”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