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2套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29.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85.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81.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9.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6.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3.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1.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68.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66.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64.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62.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60.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58.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56.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54.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52.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50.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48.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46.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44.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42.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41.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39.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37.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35.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33.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31.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26.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23.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20.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17.doc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14.doc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停顿和重音。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受伟人豪迈的气概,激励自己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领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学习难点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雪是大自然的精灵。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它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又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雪的世界”呢?今天,我们共同欣赏《沁园春•雪》。
环节二
自主学习
一、助学资讯
1.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歌”,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成为诗的别体,故又称“诗余”。
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3.背景介绍:1936年2月,在陕西的清涧县,毛泽东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在一场大雪后,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茫茫雪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2.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的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爱国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 理解饱含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学法指导 诵读法;探究欣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环节二
自主学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诗人。他生长在农村,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背景介绍:《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字词积累
汹涌(xiōng yǒng):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嘶哑(yǎ):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欢迎关注育星网公众号“ht88yxw”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