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40字。
2024年秋学期八年级期中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不仅哺育了无数林海草地,【甲】了亿万良田沃土,而且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浩hàn的长江流经这片土地,从崎岖的山路到浩渺的东海,它以锐不可dāng的气势,冲刷出一条引领风骚的诗文之路。这是一条滋润人类【乙】养育万物的生命之江,更是一条juān刻文明、充满灵性的诗歌之江。
在四川成长的李白,一生与长江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将长江的豪壮气象一笔【丙】;杜甫把人生最成熟的经验和最深沉的情感,化作沉郁顿挫的诗歌,奉献给了长江;苏轼一生,目击了长江的波lán壮阔,更体验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文字。
2.填入【甲】【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浇灌 【丙】勾勒 B.【甲】浇灌 【丙】描绘
C.【甲】灌溉 【丙】勾勒 D.【甲】灌溉 【丙】描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词“哺育”“灿烂”“气势”词性依次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乙】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顿号。
C.划线句子没有语病。
D.文中李白的诗句选自《望天门山》,它是一首七言律诗。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志在千里。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
③______,隐天蔽日。
④夕日欲颓,______。
⑤思乡是古典诗词中历久弥新的主题。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______,______”活写故乡之水,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崔颢登临黄鹤楼,乡愁油然而生,写“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
______
中国网信网 2024年8月30日
8月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围绕“弘扬诚信文化共筑清朗网络”主题,以创新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成果发布、多元的经验分享,深入交流新时代网络诚信建设新方法新成效。
论坛共分为“一言为重百金轻”“商无信则业不兴”“人背信则名不达”三个篇章,分别聚焦社会信用建设、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直播短视频行业诚信建设等热点问题深度研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央视网主要负责同志、阿里巴巴集团有关负责人围绕相关问题作主题演讲,中国消费者协会、温州市委网信办主要负责同志及部分正能量网络达人进行案例分享。
材料二:
从争议到受罚,“东北雨姐”事件始末!
央广网 2024年10月13日
9月23日,有博主发视频称,其购买“东北雨姐”直播间的红薯粉条并送检,“发现红薯粉条中掺入了木薯淀粉,没有红薯成分”。此事引起了网民广泛关注,“东北雨姐”所在地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很快组成了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并立即对“东北雨姐”直播间所售的红薯粉进行封存并送检。
10月12日调查组得出结论。经查,雨姐传媒在直播中宣称红薯粉条,与事实不符,属于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并对雨姐依法进行了处罚。
(1)在讨论新闻阅读策略时,小语推荐思维工具“OPVL”。请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根据提示,补全思维导图。
“OPVL”是引领我们辩证思考的有效工具。看到一则新闻,可按照顺序追问:这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新闻?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在哪里?有哪些局限?
新闻的写作目的包括提供信息、塑造公众舆论、监督政府和社会机构、推动社会变革、传承文化等。新闻价值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① ② ③ ④
(2)给材料一拟写一个小标题。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你为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阅读理解(66分)
(一)(6分)
6.阅读黄庭坚《登快阁》,完成题目。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