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760字。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曾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与经典,所以才有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认知格局。强调书本以及经典的重要性,当然很有道理,因为经典记载了过去我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总结。但是,费孝通认为若是只通过书本来认识社会的话,应该有两个逻辑前提:一个是过去出版的著作里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因此任何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中得到了解;另一个是过去的书中应该包含了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这两个逻辑前提是不成立的。特别是在一个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强度日渐增加、社会状况日趋复杂的时代,我们的认知也处在知识爆炸的情境中。这样的中国,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解决问题的需求,要面对的要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所以按照费孝通的说法,认识和治理中国这样的社会,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
  费孝通认为社会调查是认识论的起点。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一个认识过程。我们要认识社会,必须从实际调查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费孝通真正将社会调查变成理论体系,形成社会学调查,与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严格的学术训练有关,这使他可以通过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做过的社会调查。费孝通强调了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是描述性的,告诉我们社会是什么,《江村经济》这本书就是一种描述性的著作,也就是如今所说的民族志。社会学调查是要带着问题或假设去调查,除了描述还需要解释,费孝通从社会调查到社会学调查的分水岭,是云南三村的调查。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拿到博士学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回到云南,希望将刚刚学到的这套社会学方法运用于调查。他带着问题,在《江村经济》的基础上,去调查研究中国的乡村社会。这就为如今调查需要使用哪种模式做了一个区分,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个民族志的调查,有时需要做一个社会学的调查。
  (摘编自周大鸣《认识中国:从费孝通的社会调查经历谈起》)
  材料二:
  为摸清社会现实,以图与日寇长期斗争,抗战时期颠沛西南的费孝通领导了云南三村调查。在《禄村农田》的导言中,他提出“型式”的概念。禄村调查是对《江村经济》结论的验证,费孝通认为禄村和江村是两种不同的社区,代表着两种“型式”。“型式”强调的是社区之间的不同,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看到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型式”概念已经包含“类型”的意味了,区别两种不同的社区,进行归类划分,只不过是将相远的或不同的区别开来。而《云南三村》出版后,“类型”作为一个研究着眼点展现出来,它着重于由特殊的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认知格局,主要原因是传统社会里人们忽略了对“两个逻辑前提”的分析。
  B.相较于描述性的社会调查而言,社会学调查突出了问题意识和解释性分析,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查模式。
  C.“‘型式’概念已经包含‘类型’的意味了”,指费孝通在强调社区间的不同时,也意识到它们之间有共通之处。
  D.费孝通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调查,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都始终体现着他作为社会学家的爱国情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今时代,我们无法单凭书本和经典上的知识,来认知并解决中国社会遇到的各类问题。
  B.费孝通社会学调查方法的形成,固然受到留学经历的影响,但也与中国社会现实因素密切相关。
  C.今天我们提出的“特色小镇”概念,就是以小城镇在地区发展中具有的独特性地位为依据的。
  D.“珠江模式”等一系列发展模式的提出,得益于费孝通“行行重行行”的治学风范和反思精神。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青年毛泽东经常深入社会最基层,了解人民、服务人民、唤醒民众,从中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逐步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当代杰出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社会调查的大舞台中历练,及时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加强自我修炼。
  C.路遥奔波在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采访调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况,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做准备。
  D.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地区视察,一路看一路听汇报,发出了“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先声。
  4.抓住并理解核心概念,就掌握了阅读学术著作的钥匙。请根据表格提示,梳理材料二对下列核心概念的相关阐述,完成表格中空缺的部分。(4分)
  调查对象 核心概念 突出特点 应用情境
  云南三村 型式 ① 用于归类划分,以区别不同社区
  类型 注重社区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用于把结构相同、相近的社区归类
  ② 类别 关注到了小城镇的个性与特色 ③
  模式 ④ 用于描述发展方式上不同的发展路子
  5.请结合费孝通认识社会的思考和实践,对下面材料中中学生认识和了解湘西社会的做法进行简要评析。(6分)   
  在阅读完小说《边城》后,由12名中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南湘西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带着预想和问题,同学们进入茶峒古镇,领略秀美风景,感受淳朴民风。在古码头上听船工讲古镇往事,感受这里作为国家精准扶贫首倡地的今昔变化,矮寨大桥更是作为世界级的人类工程成为湘西的新地标。清水江畔,学生们交流着所感所想。一名学生说道:“这里和小说里一样,但比小说更加美好。”返回学校,他们把自己记录的见闻感受整理汇编,在学校官方媒体平台上发表,让更多人看到湘西之美。他们立志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田之上
  张晓根
  杨景林眯着眼,仰在门前晒太阳,睁眼一瞥,又合上,好像没看见我们。
  驻村工作队来他家,是为了告诉他太阳能发电项目,让他见识一下我们如何给千坪村带来光明“钱”景。
  杨大明喊,景林叔,老头鼻子哼了哼。又喊了一声,他才睁开眼,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皮鞋蛮亮,是从宾馆来的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