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40字。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
(一)默写
1. 默写。
(1)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
(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4)古诗词中用典是诗人常用的手法,李白思慕明君渴望得到重用,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寄意。
【答案】 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 ②. 静影沉璧 ③. 溪云初起日沉阁 ④.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⑤.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谪”“宦”“栖”“璧”“初”“钓”“忽”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二)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景公登牛山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①,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注释:①恤:担忧。
(选自《韩诗外传》)
2. 【甲】诗中的“君”是指______,【乙】文作者晚年号“______”。
3. 解释【丙】的加点词语
且犹不欲死( ) 使古而无死者( )
4. 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
B 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
C. 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
D. 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 以下任选一句,体会【丙】文中“乎”字的表达效果,简析人物形象。
A犹不欲死,况君乎!
B事之恤,何暇念死乎!
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甲】【乙】都反映了作者最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①____________,从【甲】诗中的“②____________”一句和【乙】文中的“③______”字可以直接看出。而产生此种态度的原因:【甲】诗作者是因为④____________,【乙】文作者是因为⑤____________。
【答案】2. ①. 白居易 ②. 六一居士
3. ①. 还 ②. 如果 4. D
5.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6. ①. A句/ B句 ②. 国子、高子二臣为应和齐景公的感伤而俯身哭泣,一个“乎”字加强了感叹的语气,表明臣民仰赖君主恩赐,生活简素,尚且不愿死亡,君王怕死之心情有可原,可见二人为人谄媚、趋炎附势的小人嘴脸。/晏子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