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906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总分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汉字既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些特性。
汉字是世界上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承,形成了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的古典文献。汉字贯通古今,通过汉字典籍可以神交古人,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汉字本身也承载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准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其中蕴藏的内涵,可以直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主孕育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精神。汉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就在于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文字构造方式,丰富字词表达。汉字由产生之初的象形文字为主,发展出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再到形声字为主,突破以形表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演变。汉字形体由不规则的块状逐渐演变成正方形的进程,映照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待到秦汉之际的“隶变”和后来发展出的楷书、行书等,汉字更加线条化、符号化,书写更加便捷。汉字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不断接纳新事物,守正又创新。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出现大量术语,对此,汉字创制了许多新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而且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秦朝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只有深入挖掘汉字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摘编自霍志刚《汉字:中华文明的守护者》)
材料二:
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揭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基本同步。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刻划在龟甲、骨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带有刻符的背甲与腹甲是“天圆地方”的象征,这是古人宇宙观的反映,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有三大自源文字体系,汉字因为保存古典文献最多而成为其中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
B. 汉字从以象形字为主到以形声字为主的演变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C.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深入挖掘这些文化价值,古为今用,有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
D. 古人造字赋予了字形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古文字进行正确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如果不能适应时代 发展变化,就可能像有的文字体系一样走向消亡,进而影响到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B. 文字形体至秦而归于统一,形成“书同文”的局面,巩固了中央集权,利于文化统一,体现了汉字对中华文明的塑造作用。
C. 人们在河南舞阳贾湖、安徽蚌埠双墩等考古遗址上发现了很多原始文字,这些原始文字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有力证据。
D. 古人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椅”“凳”等字也随之产生,这说明汉字具有包容性。
3. 材料一论述了汉字和中华文明的关系,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观点最契合的一项是( )
A. 纵观古今汉字,体式多样,形态各异,但方块是其绵延千年的根本特性。正如语言学家所说:“方形之内,乃对称平衡意识最佳的培育土壤和表现天地。”
B. 文字学家指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持续稳定且历久弥新的自源文字符号系统,这一特点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
C. 汉字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文”的阶段和“字”的阶段。“文”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其形成的多是独体字;“字”的造字方法是组合,其形成的是合体字。
D. 汉字在漫长的积淀、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规范的文字体系,传播深远,与其他文字相互交融,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形成了覆盖多国的“汉字文化圈”。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张表格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汉字最初以会意字为主,这些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B. 以“日”字为例,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具有从不规则的块状逐渐转向正方形的特点。
C. 从原始刻划符号到今天的方块字,汉字经历多个发展阶段,映照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
D. 从整体看,汉字从描摹事物形状向线条化、符号化转变,书写更加便捷,注重简洁实用。
5. 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汉字的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导语】材料一主要论述了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载体,展现出其悠久性、持续性和创新性,强调汉字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大影响。材料二则从历史考古的角度揭示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指出其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两篇文章共同展现了汉字与中华文明间的深刻联系,强调了挖掘和解读汉字文化价值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汉字因为保存古典文献最多而成为其中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错误,因果倒置。由原文“汉字是世界上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承,形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字号
老舍
钱掌柜走后,辛德治——三合祥绸缎庄的大徒弟,好几天没正经吃饭。钱掌柜是绸缎行公认的老手,正如三合祥是公认的老字号。辛德治是钱掌柜手下教练出来的人。可是辛德治并不专因私人的感情而这样难过,也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辛德治说不上来为什么这样怕,好像钱掌柜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
多少年了,三合祥永远是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杌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远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盏宫灯,宫灯上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地胡闹。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