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70字。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基础与阅读 共7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2、 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 积累与运用(6小题,2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栖息(qī) 应和(hè) 贮蓄(chǔ) 黄晕(yūn)
B.草垛(duǒ) 棱镜(líng) 着落(zhuó) 抖擞(dǒu)
C.分歧(qǐ) 霎时(chà) 瘫痪(tān) 絮絮叨叨(xù)
D.吝啬(sè) 莅临(lì) 宛转(wǎn) 粗犷(gu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倜傥 宽敝 骄媚 精神抖擞 B.缭亮 决别 慈善 水波粼粼
C.健壮 干燥 澄清 无休无止 D.屋檐 和霭 淅历 人声鼎沸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她迈着蹒跚的步子扬长而去,看她那花枝招展的模样,真像个青春的小姑娘。
B.看到久居国外的叔叔回来,年迈的爷爷喜出望外,又是张罗准备饭菜,又是问长问短。
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D.我的窗外是一片人声鼎沸的海洋,在整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欢腾的球迷们涌上街道庆祝胜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青少年不再沉迷手机游戏,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B.据初步测算,2022年元旦假期,广东省共接待游客大约1111.5万人次左右。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校运会在即,能否精心筹备,科学训练、团结协作,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5.七年级3班举行了“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各题。(8分)
(1)接人待客,礼貌至上。李明要到郑瑞爷爷家去做客,请阅读以下句子,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郑瑞爷爷对中华文化极其热爱,他邀请你一起写书法,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爷爷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爷爷赠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对爷爷说:“谢谢爷爷,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莅临
(2)【交友之道】为了了解交友之道,学会如何交友,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许多有关交友的名言、故事及经典论述。下面是某组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关于交友方面的名人名言,请你用一句话说出你从中明白的交友道理。(2分)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③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冯梦龙
(3)李明感叹郑瑞爷爷的博学多才,现打算邀请郑瑞爷爷作为指导嘉宾出席周一上午9点班级举办的“中华文化分享会”活动。请你以七年级3班语文科代表的身份向郑瑞爷爷发出邀请,注意用语得体。(4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曹操)
②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③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④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
⑤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⑥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2) 某同学收集了描写景物的诗句,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题目 作者 诗句 批注
《观沧海》 曹操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葱茏,百草繁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荒凉,月色凄冷
《峨眉山月歌》 李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吐月,月影入江
二、古诗文阅读(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