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题,约1154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检测
(语文)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古典诗词凭借其独特的抒情、教化和审美功能,成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生动载体。
“诗为心声”“诗缘情而绮靡”等经典论述,( )了古典诗词的抒情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诗词佳句摇曳着以情动人的风采。形容恋情,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形容友情,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容亲情,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岁月变迁,不变的是人的丰富情感。喜怒哀乐,都在诗词中得到最美的表达,引发人们共鸣。
诗词一方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一方面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凭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心存感恩、孝敬父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爱国奉献、担当有为;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我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古典诗词以这样情感充沛、润物无声的方式赋予我们精神能量。
阅读古典诗词,我们为人处世就能拥有一种审美的境界。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经过诗词之美的长期( ),会变得( )、儒雅从容。面对春华秋实、山河四季乃至日常点滴,诗意总会盎然生发。观山,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胸怀;赏春,会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欢欣愉悦……人的心灵经过诗词滋养,'会变得格外明亮清澈。
诗词的功能当然不止于此。。让诗词进一步融入时代大潮、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给人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林峰)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突显 浸染 温文尔雅. B. 凸显 浸润 温柔敦厚
C. 凸显 浸染 温柔敦厚 D. 突显 浸润 温文尔雅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们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挥
B.人们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扬
C.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挥
D.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扬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词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通过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
格。
B. 诗词不仅教会我们识文断字,而且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通过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C. 诗词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D.诗词不仅教会我们识文断字,而且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4. 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周代,为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B. 《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婉曲达意; 《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直接论说道理。
C. 从内容上看,通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 消息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
D. 张若虚(约660一约 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材料一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