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980字。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1分)
1. 默写古诗文。
(1)祖国的大好河山,处处有美景佳句。漫步西湖,你渴望欣赏白居易诗中“① 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②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初春美景;穿行三峡,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的名句;登临黄鹤楼,你更能体会崔颢“⑤ __________________?⑥ _________________的绵绵乡愁。
(2)【运用型默写】小明浏览新闻时,看到“秋日黄昏众游客登临罗浮山”的新闻标题,配的是山野秋景的照片,他联想到王绩《野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 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 清荣峻茂 ④. 良多趣味 ⑤.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⑥.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⑦. 树树皆秋色 ⑧. 山山唯落晖 ⑨. 征蓬出汉塞 ⑩. 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莺、暖、渐、荣、峻、茂、皆、落晖、蓬、雁、漠”等字词容易写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 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不公之事,他 shēnwùtòngjí;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一生笔耕 bùchuò。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更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正人君子”之流在他面前无所dùnxíng。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
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作品被我读懂为止。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shēnwùtòngjí( ) (2)bùchuò( ) (3)dùnxíng( )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坚强 解救 诚惶诚恐 B. 坚强 拯救 诚惶诚恐 C. 坚韧 拯救 正襟危坐 D. 坚韧 解救 正襟危坐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B. 他不是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而是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C. 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更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
D. 他不是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而是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
【答案】2. ①. 深恶痛疾 ②. 不辍 ③. 遁形 3. C 4.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①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注意“恶”和“疾”字的写法;
②不辍:不停止,继续不断。注意“辍”不能写成“缀”;
③遁形:隐藏形迹、隐身。注意“遁”不能写成“盾”。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 词语。
坚强: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坚韧:坚固而柔韧,不易折断。结合“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知,此处应该用“坚韧”,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境;拯救:侧重于使从较大的危险或深重的苦难中解脱出来。根据“为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可知,鲁迅使人民从深重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应该填“拯救”;
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根据语境“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可知,应该用“正襟危坐”;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
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是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德市强化低碳思维,坚定坚决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打造清洁能源强市,承德市全力实施清洁能源产业率先突破战略,积极谋划、推进、建设抽水蓄能产业集群;加快壮大风电、光电产业规模;加快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绿色”能源码头和新型能源示范城市,打造“中国绿氢谷”和首都北京的重要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材料二
5. 材料一是某客户端发布的一则新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 15 字。
6. 【跨学科学习】下面是班级为材料二征集的题目,你选择哪一个?请说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