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110字。

  高一语文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首先, 甲 。费孝通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乡土伦理思想的影响下,个人最先牺牲的是天下,然后是国,再次是家,最后是牺牲“己”。然而,在现代化的推动下,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对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动力,能够激励国民的奋斗意志和责任感。在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体现出“有国才有家”的深刻认识。
  中国社会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重要的重塑。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同时,积极适应和推动现代价值观的发展,确保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间能够达到平衡。另外,现代化国家要求团体中人人平等,而中国传统社会所遵循的人伦差序是与之相悖的。
  其次, 乙  。费孝通在其研究中强调,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人们依赖土地生活,为了保持和谐,他们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求来适应资源的稀缺。这种生活方式催生了中国文化中“知足常乐”的价值观,它不仅是道德的指导,也是解决资源有限问题的一种方法。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为了应对新兴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并且在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持续创新。这种创新并非盲目模仿,而是在维护传统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我们应该立足于时代精神和实践经验,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
  最后,是精神文明与物质发展之间的不协调。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社会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地方性的熟人社会和礼俗社会。人们因为聚居在一起,世代相传,彼此相识,形成了一个面对面的社群。在这个社群中,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隔阂,因此不需要文字作为沟通工具。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语言文字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摘编自卢一丹《费孝通对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伦理观探究》)
  材料二:
  中国的社会转型是“社会生活和组织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迈向更加现代和更新现代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是几乎同义的。但是真正决定一个国家是
  【高一语文 第1页(共8页)】 
  否实现现代化的因素并不是与自身文化传统的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现代化的推动下,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努力平衡二者利益。
  B.费孝通认为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是“知足常乐”,所以需要控制私欲,而现
  【高一语文 第2页(共8页)】 
  代社会则没有这一需要。
  C.文化转型难以像社会转型一样借助一种制度的安排来完成,因为它在根本意义上呈现的是物质符号而非关系的变化。
  D.我国在面对工业文明时会遭受冲击,乡土文明也会受冲击影响,费孝通晚年的反思与关注表明他已意识到了这一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遵循的是人伦差序,而这和现代化国家的要求是不匹配的。
  B.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信任危机和不安全感,这和人与人之间自由空间的增多有关。
  C.与自身文化传统的决裂程度及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否,是决定国家是否实现现代化的因素。
  D. “关系自觉”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中确定边界,并确定未来发展的方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三段中“陌生人、朋友甚至亲人在观念上的‘割席’成了一种寻常的社会景观”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农村结婚时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父母致辞叮嘱传承家训家风,全村乡亲踊跃贺喜。
  B.某些地区在富裕起来了以后,新建了大量的家族祠堂,密切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C.数字社会背景下,亲戚间线上联系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交流成本,许多人选择“线上”走亲戚。
  D.当记者问当代年轻人是否会和父辈一样更愿意走亲戚时,年轻人纷纷摇头,表示不会。
  4.请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在材料一甲、乙两处填上合适的语句。(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有什么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锦江边的时光 陈兆平
  从故乡来到成都,一转眼已26年。在颇有历史的锦官城里,我在锦江两岸奔忙,日复一日地书写着光阴的故事;也时而流连在浣花溪畔,寄情于杜甫草堂……道不尽的蜀地风光,抑制不住的思古幽情,宛如穿城而过的汤汤锦江。一江锦水,让天府之国历千年而不竭。
  到成都头一年,我在位于水碾河的一家杂志社上班。今天的水碾河已没有了水,也没有了碾,但水碾河这个地名保留了下来。曾经的水碾河,是一条七八米宽的河,从一片茂密的树林中穿出来,流向水碾处,然后往九眼桥方向流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