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0590字。

  江苏省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上册一、二、三、六单元+古诗词诵读,《乡土中国》1—6章。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论文的主题,我称之为“中国人的精神”。在这里,我的意思并非仅仅论及中国人的性格或特征。我用中国人的精神,意在指明中国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也许最恰当的表述是中国式的人性,或者,就是真正的中国人。
  ②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以为,就是“温顺”。我所指的“温顺”是不猛烈、不苛刻、不粗野或暴虐,没有任何刺激你的东西。在真正的中国式人性中,有着从容、冷静、练达的特点,就像你评价一块经过优良锻造的金属。甚至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身体上或者道德上的不完整,即使无法挽回,也至少会被他温顺的品格所弥补。这种温顺是我称之为具有同情心的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产物——这种人类智慧既不是来自推理,也不是源于本能,而是出于同情心——出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具有这种同情的力量的秘密是什么呢?
  ③在这里,我冒昧地给出一个解释——中国人具有这种力量,这种强烈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者说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精神生活。中国人全部的生活是一种感情生活,是情感或者人性友爱意义上的感情,它来自我们本性的最深处——精神和灵魂。
  ④在此我给你们举两个例子,来证明我对过一种精神生活的解释。下面是我的第一个例子。你们中有人可能认识我在武昌的一个老朋友——梁敦彦先生。他是清朝大臣,曾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回国历任汉阳海关道、外务部大臣等职。梁先生告诉我,当他第一次接到汉口海关道台的任命时,使他渴望成为满清大员的原因,不是他在意顶戴花翎,也不是他自此以后会富贵,而是他想通过晋升让远在广州的老母亲心情愉悦。
  ⑤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我在海关的一个苏格兰朋友告诉我,他曾有一个中国仆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他撒谎、敲诈,总是赌博,但是当我的朋友在一个偏远的港口患了伤寒症病倒了,身边没有外国朋友照顾他时,正是这个糟糕的流氓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连他亲密的朋友和亲属都做不到。甚至,我认为在圣经里有句关于一个女人的叙述,不只对这个中国仆人,对一般的中国人也同样适用:“宽恕他们多一些,因为他们爱得更多。”
  ⑥我认为,现在我们找到了一条揭开中国人具有同情心秘密的线索——正是同情的力量赋予真正的中国人如此无法言表的温顺。下面,让我们对这一线索或者假设加以验证。
  ⑦首先,拿中国语言来说。我认为,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精神语言。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外国人中,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学习汉语比成人和受过教育的人更加容易。原因是什么?依我说,原因在于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是用精神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的,而受过教育的人是用头脑或智力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的。形容天堂的那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国语言:“如果你不变成小孩,你就不可能学会。”
  ⑧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中国人有极好的记忆力。秘密是什么?中国人记忆事情是用心而不是用脑。心灵具有同情的力量,能产生像胶水一样的作用,比坚硬而干巴巴的头脑或者智力能更好地保留事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我们所有的人是孩子的时候,我们记忆、学习事情的能力比我们成年后强得多。这是因为像中国人一样,在孩提时代,我们是用心而不是用脑来记忆事情的。
  ⑨接下来探讨中国人生活中的礼仪。礼仪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对他人感受的体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精神的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这使他们很容易对他人的感受表示体谅。中国人的彬彬有礼,尽管不像日本人的礼仪那样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却令人愉悦,因为它是一种心灵的礼仪。事实上,日本的礼仪就像一朵没有芬芳的花,而真正有礼貌的中国人的礼仪有一种芳香——一种名贵油膏的香味——由心而发。
  ⑩最后,再看看中国人的另外一个特征:缺少精确。中国人缺少精确的原因是什么?还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的生活。精神是一种微妙而灵敏的平衡,它不像头脑或智力是一件坚硬、呆板、严格的仪器。中国人使用的毛笔是一种柔软的刷子,它也许可以作为中国精神的一个象征。用它写字和作画非常困难,但是当你一旦掌握它的用法后,用它书写和绘画,你会进入一种硬钢笔无法达到的美妙和优雅的境界。
  ⑪通过研究这些事实,我认为,我成功地验证了我关于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生活的假设。
  ⑫既然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的生活,孩童般的生活,那么,在很多方面他们都非常简单。然而,他们却拥有在原始人那里找不到的精神和理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他们能成功地处理复杂而困难的社会生活、政治和文明的问题。实际上,中国人最奇妙的特性,是当他过着精神的生活、孩童般的生活时,他仍然具有精神和理性的力量。因此,我们宁愿说中国人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而不是被抑制了发展的民族。
  ⑬现在回答开始的提问——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孩童般的精神和成熟头脑的人。因此,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精神,其不朽的秘密是灵魂与智慧的完美结合。那么,中国人从哪里获得了这种民族不朽的秘密?答案很显然,他们从自身的文明中得到了这种秘密。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一篇在北京东方学会中宣读的论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身体或者道德上即使有不完善的地方,也会被他温顺的品格所弥补。
  B. 真正的中国式人性,与“一块经过优良锻造的金属”相比,二者有某些相似点,所以可以相提并论。
  C. “宽恕他们多一些,因为他们爱得更多”,这句话对一般的中国人适用,尤其对这个“中国仆人”更为适用。
  D. 在中国的外国人中,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学习汉语更加容易,这是因为他们不用头脑和智力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不变成小孩,你就不可能学会”,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语言,是为了告诉读者,小孩比成人更容易学习汉语。
  B. 当我们所有人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力往往比成年后强得多,这是因为孩提时代的我们是用心来记忆的。
  C. 中国的礼仪比日本的礼仪更“芬芳”,是因为中国人更彬彬有礼,不像日本人那样去精心准备礼仪。
  D. 中国人在熟练使用毛笔时,有可能会进入美妙和优雅的境界;因此,毛笔也许可以作为中国精神的一个象征。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放在第⑫段,用来论述“中国人的精神”的一项是(   )
  A. 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B. 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通讯员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茹志鹃《百合花》)
  C. 当火车停留台儿沟一分钟时,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换回铅笔盒。(铁凝《哦,香雪》)
  D. 钟扬……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4. 文章第④⑤段所举的例子,是如何“证明我对过一种精神生活的解释”的?请分别简要分析。
  5. 文章⑦⑧⑨段分别论及“学习汉语”“记忆力”“礼仪”等话题,而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也有如下的相关论述。请分别比较本文作者与费孝通在这三方面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蚂蚱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由辜鸿铭撰写,以探讨“中国人的精神”为主题。作者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定义了“真正的中国人”是具备温顺品格和同情力量的人,并且认为这种人过着一种精神生活。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的例子和对语言、记忆、礼仪的分析,说明中国人的精神源于情感、同情和心灵的力量。通过对比等方法,揭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展现了中国精神的旺盛生命力和承载文明秘密的价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这句话对一般的中国人适用,尤其对这个‘中国仆人’更为适用”错误。由原文“我认为在圣经里有句关于一个女人的叙述,不只对这个中国仆人,对一般的中国人也同样适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街香羊肉馆
  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朔方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西北的小县,是该县博物馆当年的老同学,邀请他来看一看该馆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后,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