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典是什么?刘勰《文心雕龙》说:“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所谓“经典”,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针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必须看到,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要强调的是作品内部要素对于建构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如果一部完全没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它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即使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如何“操控”,最终也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反之,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能够满足读者的期待。清代产生的人情世态小说很多,如《平山冷燕》《锦香亭》等,可这些作品逐渐湮没无闻,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
其次,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也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作品本身描写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含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的建构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作品的思想意义比较狭小,可供挖掘的东西单一,那么就算是一部长期被列为文学经典的作品,也可能经不起意识形态风暴的摧残而被淘汰出局。反之,如果我们面对的作品思想意义比较开阔,可供挖掘的东西很多很深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部作品“说不尽”,那么虽有意识形态风暴和文化权力的横行,也可能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形,从而在“文学经典”里立稳脚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红楼梦》。曹雪芹的《红楼梦》由于所描写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极致,以及艺术表现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所产生的巨大张力等,而成为一部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作品,经得起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刷和解释。
不重视文学作品内部的因素,就寻找不到文学经典建构的基础和条件,也就寻找不到文学经典建构的“自律”。我们承认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对于文学经典建构的巨大作用,但那种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决定一切的观点,由于忽略了作品内部要素的重要作用,因而是不可取的。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
材料二:
随着文化历史语境的变迁,文学经典的地位迟早会受到挑战,而且,社会文化变化程度越大,这种挑战也就越严重。就中国而言,“五四”时期,唐诗、宋词这些经过千百年考验的文学经典被视为“贵族文学”而受到贬斥。相反,倒是杂剧元曲、《红楼梦》之类以往被主流文化所排挤的文学作品渐渐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认为,所谓的“经典”就是承载恒久不变的道理和不可改变的训导的各种典籍。
B.在建构文学经典的过程中,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基础性要素。
C.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和强大的解构功能,让文学经典在当今时代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
D.《红楼梦》能够成为文学经典,与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深厚而广阔的文化内蕴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二段将《平山冷燕》等小说与《红楼梦》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了该段观点:《红楼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B.材料一主要论述作品内部要素对于建构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涉及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等外部要素的影响。
C.在当今时代,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比“五四”时期更加严峻,是因为大众文化给文学经典带来了多方面的巨大冲击。
D.材料二认为,当图像文化比书写文化更为发达便捷时,大众文化会挤占人们大量的业余时间,文学经典的吸引力就会打折扣。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的一项是( )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评价证明《哈姆雷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B.清代众多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没有像《红楼梦》那样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艺术价值没有达到《红楼梦》那样的高度。
C.“四书”“五经”对封建士人来说是经典,但在“五四”运动中却被视为封建糟粕,这说明意识形态总是在制约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
D.“五四”时期,唐诗宋词这些文学经典被视为“贵族文学”而受到贬斥。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上网从事活动 选择比率
阅读新闻 79.8%
网上聊天/交友 76.3%
看视频 61.1%
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 55.1%
查询各类信息 46.9%
网络游戏 38.1%
网上购物 35.4%
阅读网络书籍、报刊 26.0%
(说明:数据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A.人们上网刷视频、看影视作品,足见图像文化的吸引力。
B.人们大多选择上网阅读新闻,这与阅读文学经典无关。
C.网上购物、查询信息,不属于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功能”。
D.现在人们大多利用手机上网,挤占了大量的业余阅读时间。
5.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