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360字,答案扫描。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2025.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晕动症是桒坐交通工具时,由摇摆、颠簸、加速等因素诱发的一种运动病,通常有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表现。没有人能对晕动症完全免疫。研究发现,只有那些不具备前庭系统的动物才能幸免。因此,科学家推测䨣动症与前庭系统有关。
  前庭系统位于耳道内,主要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组成,每个半规管内都充满内淋巴液。当头部移动时,半规管内的淋巴液随之晃动,并拨动耳道内壁上的纤维,传递移动速度和方向的信号。前庭系统将检测到的运动信息主要传递至两个区域:小脑和脑干。小脑负责调控平衡和运动,脑干是许多重要神经通路的枢纽。此外,前庭系统也会把运动信息传递至眼部,以避免在头部运动时视线变得模糊。
  早期研究中,科学家推测,晕动症产生的原因是不同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之间发生冲突。例如,人在丰上阅读时,视觉信息显示人相对于书本是静止的,大脑就会认为人处于静止状态,但实际上人体在随着车运动,从前庭系统的感受来判断,人是在运动的。大脑接收到两种冲突的信息,无法分辨身体状态,于是引发晕动症。但这种推测不能解释为什么汽车上的乘客比驾驶员更容易恶心等现象。
  于是,科学家提出一种新推测:感觉信息与大脑预期的偏差会导致舝动症。当大脑对感觉的预期与实际接收到的感觉信息不相符时,就会产生“感觉—运动冲突信号”,这种信号通常很微弱,但在突然遇到障碍物或原本的运动状态被打断时强度会激增,触发大脑运动系统做出修正反应,使身体恢复平衡。如果这种信号的强度长时间处于激增状态,大脑的调节机制就会逐渐难以应对,从而引发晕动症。汽车的移动由驾驶员控制,驾驶员能够通过直接观察,预判车辆的颠簸和行驶情况,而乘客无法预测汽车的运动状况,因而更易出现晕动症。
  此外,牵动症似乎也与生理因素有关。一项就晕动症展开的全基因组研究表明,有35段DNA上的基因与牵动症有关,其中包括与眼、耳发育和与血糖调控相关的基因。携带这些基因的人中,女性晕动症发作的概率是男性的3倍。与普通人相比,翆动症易发者休内的胰岛素水平通常较低。胰岛素不足会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易引发舝动症。
  (取材于卢梦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当巨大的石块向你飞来,你会不自觉地侧头闪避;当飞天女巫像小飞虫似的在你眼前晃悠,你会想要伸手去拍她……3D电影因视觉效果逼真,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而受到追捧。
  3D电影也称“三维空间立体电影”。普通电影是一个镜头从单一视角拍摄的,影像在同一平面上,人主要因近大远小、光线明暗等条件产生空间感。3D电影是用两个镜头模拟人左右眼的视角,分别拍摄两个版本的影片。影片的每一帧都由有水平视角差的两幅画面组成,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幕布上呈双影。借助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前庭系统的动物乘坐交通工具时,就可能出现晕动症。
  B. 前庭系统是由椭圆囊、球囊、半规管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C.不同感受器接收到的冲突信息称为“感觉——运动冲突信号”。
  D. 女性 DNA 上与晕动症有关的基因数量是男性数量的3倍。
  2.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3D电影”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拍摄视角和影像呈现方式均与普通电影不同。
  8. 立体呈像效果只靠双眼的会聚功能就能实现。
  C. 需要用两个类似人眼的镜头先后拍摄不同的画面。
  D. 不戴特制眼镜观看,可获得普通电影的观影效果。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乘车时坐在前排靠窗的位置,或能缓解晕动症。
  B. 乘车时通过玩手机放松心情,可以缓解晕动症。
  C. 观看3D电影时,观众的位置在影院第一排,更容易出现晕动的症状。
  D. 降低3D电影屏幕与环境的明暗反差,减少视觉冲击,可缓解牵动症。
  4. 为帮助晕动症易发者提升3D 电影的观影体验,电影社团的同学制作了下面的科普宣传单。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填写①—⑥处,将宣传单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6分)
  避免落入光影旋涡   打造无忧观影体验
  症状 措施 有效的原因
  出冷汗、
  恶心、
  呕吐、
  头晕等 距离屏幕远一些或切换为窗口模式,减轻视觉冲击 ①
  控制观看时长 ②
  ③ ④
  ⑤ 有助于胰岛素发挥作用,稳定血糖
  吃抗胆碱能类晕车药 ⑥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10题。
  古之相其君而成不世之业者,其皆与天下共焉而不以己与者乎? 未尝无所立,而泊然其不敢居;不能无所长,而谦然其不敢恃。守此而犹有意外不可尽睹之情挽乎其间,则虽有不韪之名,犹受而甘之。君子之道,合天地万物为一体,以己与焉,则阻隘闺隔,不联不贯,而况相天下者,其物情国经,珠才积势,取给于赞决,有非以一己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