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490字。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抒怀诗 练习题
  一、抒怀诗含义/背景
  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二、抒怀诗意象
  大多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蝉,、草木(反衬)
  三、抒怀诗艺术技巧
  描写角度:
  1、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2、侧面描写(其他相关人事物衬托所写主体)
  描写对象:景物,环境,人物,场景,细节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吊古伤今,借古讽/伤今......)
  表现手法:
  虚实【虚写(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情感寄托于具体可感的物等,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使其看得见摸得着)】,
  扬抑(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正侧, 以小见大
  对比(强调突出)衬托【正衬,反衬(以乐衬哀,以动衬静,或相对事物的衬托)】,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环境的静,内心的孤独或闲适),化静为动(动态美,画面感,生机活力)】
  象征,点面结合,比兴,白描,引用,化用,类比
  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强调突出),比拟,拟人,夸张,借代,互文,设问,反问,反复,双关,顶真, 对偶,反语(褒词贬用),用典,引用
  写景角度:通感,五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静,远近,俯仰,白描,虚实,时间,空间,光影等
  四、抒怀诗情感(同时注意结合其他诗歌体裁进行作答)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豁达的心态;不服老的豪情壮志;
  老当益壮; 超凡脱俗,卓然不群,遗世独立,
  谦逊,高雅的情趣,情操高尚,志趣高洁。 清高,坚强,不屈不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勇往直前的斗志,隨遇而安,安贫乐道 宏伟的抱负,远大的志向,豪情壮志。
  怅然若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内心的孤独寂寞;
  悲天悯人 春去匆匆,青春易逝的感慨,时光易逝的惋惜和珍惜,世态炎凉..
  诗歌鉴赏之抒怀诗
  客中初夏①     司马光(宋代)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①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就是在洛阳时写的。
  客中:旅居他乡
  1.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中初夏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说说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要表达怎样的情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①。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②倚墙东。
  东栏③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④。
  【注】①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②笼月:被月光笼罩。③东栏:指诗人当时居住的庭院门口的栏杆。④清明:清澈明朗。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韵梨花》中,诗人化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说美丽动人的“人面桃花”也比不上天然如玉的梨花,用正衬的手法表现梨花天然、纯洁之美。
  B.《次韵梨花》中的“总向风尘尘莫染”是就梨花雅洁的进一步描述,说梨花虽然向风尘,即置身于风尘之中,但却能保持其贞洁品格,始终一尘不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