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610字。
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工匠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产生与发展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并发扬其价值导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工匠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执着专注地解决科技难题的实践中凝结成的精神品质,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追求卓越的价值指向。这一精神不仅蕴含了多维度的构成因素,同时也包含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这一精神的塑造和影响。在考察工匠精神时,我们既要依据不同科技工作 者的专业特征考察典型人物践行工匠精神的独特方式,也要考虑到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在不同 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以量子信息科技为例,中国量子科研领域几代人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取得了从理论到实验的全面进步,实现了诸多应用场景的落地,并带来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变革。在 科研实践中,一大批科学家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甘于奉献、协同合作等品 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剖析其中的科技突破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铸就,源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中,量子技术是一种将前沿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实现的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将量子物理现象应用于信息技术,可以延伸一系列基础技术边界,补充并扩大技术链条的根基,创造出巨大的技术社会内涵。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益求精。量子物理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应用实践,可以说是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的要求不断增多所引发的。这一过程让原本相对分离的专攻量子物理或信息技术的专家学者走到了一起。首届全国光量子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35周年纪念会议的议题 包括:光量子信息技术、量子物理基础问题、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微纳光量子技术、多模光场调控及应用、光学非线性效应及应用等。这是我国当前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其明显特征是集合了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同时也囊括了量子物理及其基本物理效应等科学 领域,这说明当前量子信息科技已经处于“科学+技术”的模式中。科学与技术齐头并进,在我 国量子信息科技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量子信息科技工作者坚持精益求精,是当前适合于我国 科技发展的工匠精神新维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量子信息科技从业者的优秀成果,也成为工匠精神的新指标量化维度。
二是爱岗敬业。量子信息科技发展至今,发展出了一个谱系繁杂的体系,囊括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学科方向,而每一个方向又有树状式多级学科分支。与之相应,每一个分支节点都有对应的多个科学家团队。在学科成果上,则涉及构成系统的元器件(如量子光学所涉及的高质量稳定光源、光学放大器、各类线性与非线性晶体材料等)和具体应用(如“墨子号”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计算云平台等)。从点到面再 到多维研究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作为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先行者的代表,郭光灿曾多次提到,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郭光灿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的同时,也将这份具象化、通俗化的“工匠精神”种在了量子信息科技领域从业者的心中。如今,我国在量子信息科技部分方向上的成果已实现了世界领先,这标志着我国量子信息科技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广度上,也体现在深度上。从1984年郭光灿组织中国第一次量子光学会议开始,到2001年潘建伟带领团队在自主量子密码方向发力,这就是一个追求深度的过程。多年的科研积累,塑造了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多领域的“精锐师”。先驱们的研究起步异常艰难,当时我国经济与科技都不够发达,郭光灿的工作重心经常是四处找经费。而潘建伟在建设我国量子通信团队初期,也需要从头开始搭建实验基础设施。而后,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我们要看到,这一重大成就,离不开工匠们前期的艰辛探索。从我国量子通信方向的单点优势,到以点带面初现整体优势,整个过程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这期间至少形成了两代参与主体,实 现了一次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三是守正创新。作为前沿交叉学科,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量子信息 科技的快速发展,会造成一系列相关交叉科技领域的架构变革,从而带来社会层面的新型关系。因此,为促进量子领域的科技伦理发展,构建和完善科学伦理规范体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决策与引导工作,明确责任和方向,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守正创新,即要在“守住道德之正”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这是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产业创新和科技伦理监管的基础,也是规范量子信息科技产业工作者科研伦理的基本要求。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通过劳动创造世界、解放自我中产生的,并且随着这一精神在历史中的发展,人们对工匠劳动观念的认知不断提高,最终在工匠传统不断外化的历史演进逻辑中产生了对当代科技发展现实的指导作用。在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工匠精神。这为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旨向和文化氛围。所以,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与前进的需要。
(摘编自程鹏、谭浩、张志会《工匠精神助推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 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等,它是在长期劳动和生活实践 中凝结成的精神品质。
B.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越来越大,工匠精神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 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C. 当前量子信息科技已经处于“科学+技术”的模式中,在我国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科学与技术齐头并进,表现明显。
D. 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先行者的代表郭光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他认为科学家
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科技突破与科技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中国量子科研领域取得了从理论到实验的全面进步,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B. 我国在量子信息科技部分方向上的成果已实现了世界领先,这和工匠们的艰辛探索以及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相关。
C. 量子信息科技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它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它的快速发展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D. 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守正创新,指要在“守住道德之正”的前提下进行创新,道德伦理体系优于科学发展体系。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 詹天佑完成京张铁路的修建后,美国某大学为表彰他的成绩,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邀请他出席典礼,詹天佑毅然拒绝了,他说这是大家的功劳,不是他个人的功劳。
B. 捞纸工周东红为制作要求极高的“扎花”宣纸,没日没夜地进行试验,不断翻阅相关材料。他还积极参与多项技术革新活动,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C. 数控铣工董礼涛在传统工具和加工方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成套系列化夹具,创造性地 制定独特的加工方案,又成功实现了多项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D.周建民从业39年来完成的专用量具从没出现过质量问题。经过反复练习,他能做到制作 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
4.请结合材料相关信息,给“工匠精神”下一个定义。(4分)
5.在当今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 罐 乡 愁
唐 荣 尧
很多从故乡带来的东西是丢也丢不掉的。那是什么东西?文人叫作乡愁;村民叫作念想; 后人或许会叫作追忆。对故乡或亲人念叨至最浓烈时,记忆的天空便会飘起思念的雨,乡愁就 是雨后升起的一道道彩虹——那罐走丢了的罐罐茶,就是飘在那一道道彩虹上面最蹿火的 味道。
那是怎样的一幅人间烟火:夏日的大清早,一户西北人家的奶奶或大婶从炕柜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