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03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物都有特征,描摹物象,如能把握其特征,予以夸大渲染,每能给人意外明确的印象。就像漫画一样,将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故意作过分的夸张,始能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王充曾说:“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这话用来解释诗文,反而成为定则,许多诗亟需“华虚”的文饰,亟需“惊耳动心”的吸引力。
  譬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花的特征是明艳,若只说花光明艳、花容娇媚,都嫌“坐实”,都嫌不够,用“欲燃”这种夸大的字眼来形容花光,让春光在青山上燃烧起来,照人眼目,便给人特别明亮的印象。“欲燃”比“如火”“胜火”之类的形容更具动态,后来李治写《蔷薇花》道“摘时兼恐焰烧春”,则更不止是“欲燃”而已,简直要“烧春”,“烧春”比“欲燃”尤具动态,将鲜红的色泽夸张得更像喷火了。白居易《早春招张宾客》诗也写“花光焰焰火烧春”,烧春加上火字,再加叠用两个焰字,火像跳跃在眼前似的。孟郊《卧病》诗“春色烧肌肤”,春色鲜妍,不只撩人而已,不只在眼前烧,竟直接烧到皮肤上来了。到李绅写《红蕉花》诗:“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不只烧灼到皮肤上,还红得烧痛眼睛,烧到心脏里面来了!
  李商隐的诗,最善于塑造意象,他当然擅于运用这种手法,如《天涯》诗:“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用啼字双关着“啼鸣”与“啼泣”。当花儿开到了花枝的绝顶,从此花儿开尽了!暮春的莺儿把生命也啼了出来,啼湿了最高枝上的花朵!这个“湿”字当然是不合理的夸大,但由于整个生命的投入,使奇诡变为可信,使瑰丽的莺啼花湿意象,呈现出一股夺人心魄的哀切的痴情。用这种莺啼花湿的意象,来暗喻“府主遽逝、依傍无门”也好,来暗喻“所写文章,字字血泪”也好,创痛都是那么深刻。况且“啼”本是诉诸听觉的,“泪湿”是诉诸视觉的,故意将听觉的印象移属为视觉的印象,这种技巧能使意象益发美妙。
  上述诸例,都是在造意上夸张人或物的特征。有时在用字上换一个夸张的字面,虽与实情不合,也能使意象跃现出来,如李贺的《公莫舞》歌:“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全诗是在写项羽刘邦的鸿门之宴,这两句是描写宴会豪华的场面。行军帐幕中不太可能有排成九楹的方花础石,也未必有盛血的银罂,这些固然不必去考实,更为了夸大军容的勇猛、食物的丰盛,写一般的屠豕宰羊都是不够称心快意的,偏杜撰一个“刺豹”的史实,这是诗人与史笔的差距,这差距反使宴饮豪华的气派与“不比寻常刍豢之味”的描写豁显出来。
  (摘编自黄永武《谈意象的浮现》)
  材料二:
  夸张和其他修辞方式一样,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夸张只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夸张,否则就是空洞的大话或十足的昏话。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月亮是凉的,太阳是热的,我们要夸张只能在现实基础上说“赤日炎炎似火烧”和“夜吟应觉月光寒”。如果我们夸张成“月色炎炎似火烧”和“夜吟应觉日光寒”那就成了十足的昏话了。鲁迅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说:“‘燕
  1. 下列对材料中“夸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夸张的实现可以通过突出意象的特征,也可借助与实情不合但能跃现意象的字面。
  B. 夸张即抓住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给人留下明确的印象来达到穷形尽相目的。
  C. 夸张只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想象再丰富,对仗再工整,也是失败的。
  D. 夸张的艺术效果应该用文学的思维来分析鉴赏,不能完全用科学的标准审视判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的《天涯》一诗能呈现出夺人心魄的哀切的痴情,缘于超乎常理的夸大。
  B. 如果那位宋代咏竹诗人在写诗时不违背生活的真实,就能够创作出真正的好诗。
  C. 李贺的《公莫舞》通过运用与史实不相符的夸张手法,突显出宴饮豪华的气派。
  D. 《江南春》具有江南春色的阔大场景与恢宏气势,正因其夸张不符合生活真实。
  3. 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材料一观点的是(   )
  A.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D.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4. 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下面是《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初上任审薛蟠一案时,门子给他的“护官符”。请简要说明“护官符”是如何体现材料中有关夸张的观点的。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引用古代诗词,探讨了“夸张”作为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材料一侧重于说明“夸张”如何通过突出特征和大胆的虚拟,增强诗歌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从而实现意象的丰盈、生动。材料二则强调夸张必须基于生活现实,否则会导致失真,甚至变成笑话。两则材料相互补充,前者展示夸张的艺术效果,后者警示夸张的限度和依据,共同展现了夸张作为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价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夸张即抓住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给人留下明确的印象来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表述错误,原文在材料一第一段“描摹物象,如能把握其特征,予以夸大渲染,每能给人意外明确的印象。就像漫画一样,将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故意作过分的夸张,始能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可见选项中“抓住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给人留下明确的印象来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是漫画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大
  谷凡
  母亲生病了,儿子只是把一堆买来的药放到她面前,转身走开了。儿子没有想着还要为母亲倒水,他就那样匆匆地去看书了。儿子从小就爱学习,一直学得很好,这让做母亲的很开心。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还是那么爱读书,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看那一大本一大本又厚又重的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