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10字。

  专题09 预热组合小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情境默写)
  内容早知道
  ☛练•题型考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3道40分,情境默写6道73分
  ☛备•解题技法    人物传记答题技巧、开放式情景默写汇编(手法篇)
  ☛诵•母题范文    作文母题——时代担当
  评卷人 得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道大题,10小题,限时40分钟,满分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惊心动魄35分钟
  ——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追降某新型国产科研样机纪实谭洁、张金玉
  ①今年7月1日13时40分,成都某机场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②塔台上,机场边,飞机设计单位领导、空军某试飞大队领导、飞机总设计师、科研技术人员……数百人一齐把焦灼的目光投向骄阳似火的万里晴空。
  ③此刻,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在万米高空正以极大的俯角高速向机场滑降而来!
  ④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我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的科研样机,价值上亿元人民币。
  ⑤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是该型飞机在定型关键阶段的一次试飞,结论对飞机改进的意义重大。
  ⑥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飞机在1.2万米高空试飞,因意外情况燃油漏光,飞机发动机停车。为保全科研样机,试飞员决定从距机场20多公里远的地方空滑迫降。
  ⑦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下降速度为400公里/小时左右,一旦失误,该机就可能冲出跑道坠毁。
  ⑧惊天一落,危险空前。驾驶战鹰迫降的,就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特级试飞员梁万俊。
  ⑨“近了,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战机俯冲直下。地面上,所有的人一齐屏住了呼吸。
  ⑩13时44分,战鹰陡然降落,在进跑道450米处接地。在接近跑道的一刹那,机头一昂,“哧!”轮子在水泥跑道剧烈摩擦,划出两条刺眼的火龙!
  ⑪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戛然停住。
  ⑫“成功了!”欢呼声震动机场。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⑬惊天一落救新鹰!
  ⑭这一落,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样机;这一落,为试飞员处理类似险情创造了成功先例;这一落,飞出了新机优异的空滑性能。
  ⑮让我们把时钟倒拨35分钟。
  ⑯这一天13时09分,梁万俊驾驶着该型国产科研样机跃升到1.2万米高空。当他按照预定的科研试飞计划刚刚做完一个规定动作后,突然发现油泵指示灯急剧闪烁。紧接着,油量表指针一路下跌。两分钟之内,指针指向“0”刻度。
  ⑰梁万俊报告:“发动机空中停车!”
  ⑱一级空中特情!空军相关条例规定:此时,作为试飞员的梁万俊可以视情做出不同选择----跳伞或迫降。
  ⑲面对这种极为罕见的危险情况,跳伞无可指责,只需0.01秒,便能远离危险。但是,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就会坠毁,故障原因就难以准确查找,新机型的改进就缺乏依据……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做出抉择:危险再大,也要尽一切可能把科研样机保住。决心定下,梁万俊很快镇定下来,他娴熟而机敏地调整飞机的位置和高度,以争取每一秒的时间。
  ⑳飞机像大铁砣似的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做好迫降准备。”
  ㉑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他根据地面指挥员的命令,随时判断飞机状态,修正速度和高度偏差。
  ㉒飞机滑到机场1100米上空。梁万俊下降飞机高度加入航线,在跑道头3公里,放起落架,操纵飞机对正跑道,100米、50米……
  ㉓“准备迫降!”“明白!”天地间,惊人地默契。
  ㉔于是,机场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成功一落!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使用排比和反复,或为突出这次试飞的重要性,或为阐释迫降成功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B.第⑩自然段中的“昂”字,生动地刻画了飞机着地的姿势,也暗含着对驾驶员高超技艺的赞扬。
  C.本文列举大量表时间、距离与速度的数字,在数字的极大变动与对比中,产生“生死时速”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本文以纪实散文的笔调,真实记录了空军特级飞行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产样机的英雄壮举,想象丰富,描写细腻,新闻性与文学性完美统一。
  2.阅读文章第⑮至㉔自然段,结合全文,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3.第㉗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通读全文,加以探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
  国之歌者
  时遂营
  踩着青石板,走进沉淀昔日繁华的玉溪北门街,一幢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民居,古朴而宁静。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黑底金字的横匾上,“聂耳故居”四个大字仿佛回响着岁月的跫音。
  1930年,从汀州向长沙,奋进和失败交织中,毛泽东写下了“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的诗句。这一年,经常弹奏《国际歌》的聂耳18岁,从云南避难到上海。两年后,他在清华大学用小提琴演奏了《国际歌》。日后,他借鉴《国际歌》创作的更加明快的《义勇军进行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