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590字。

  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出现被视为浊酒的“醴”,如“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酒”指清酒,“醴”即色浊味重的甜酒,二者用于接待宾客和祭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到了西汉邹阳《酒赋》那里,浊酒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赋予酒之清浊以政治意味时,也赋予了贵贱之别。  
  存世诗文中,“浊酒”最早见于魏晋之交时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嵇康将“浊酒”“弹琴”并举,意在表达任真疏放、傲世避俗之志趣,以此声明不愿出仕的政治立场。早年他与诸贤宴集作《酒会诗》曰:“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清酤”即清酒,不管清酒还是浊酒,在其诗文中往往与琴并举寄以优游隐逸之趣尚。加之其他名士阮籍、刘伶等常以弹琴长啸、纵酒昏酣示其遗落世事、轻蔑礼法之意,“琴酒”自此成为名士高雅洒脱风度的象征。“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一),后人仰慕魏晋风流,多言其琴酒;“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王绩《北山》),文士表达风流自赏、高情雅趣,亦以琴酒为标物。因“浊酒”和“清酤”“素琴”一样,只是竹林名士生活场景的点缀、言说志趣的媒介,并未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且相较而言,“中散琴”在嵇康身上更具代表性,陆龟蒙《酒杯》即谓:“叔夜傲天壤,不将琴酒疏。制为酒中物,恐是琴之馀。”所以“叔夜杯”之浊酒在后世并未产生经典化的影响。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归隐及第一次大量以饮酒为主题的诗歌创作,使“酒”褪去《诗经》中承载的礼乐色彩成为诗的典型意象,同时“浊酒”也被赋予极强的精神内涵。在陶渊明笔下,酒可以消解他身体的疲劳、内心不得志的苦闷、贫富交战的矛盾心理,让自己在田园中寻找到乐趣并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故而“浊酒”凝聚着田园之乐、自然之爱,以及自适自足、平淡真淳、安贫乐道、物我两冥的精神境界。因其诗中酒多为浊酒,个中“有真意”“有深味”,“陶令酒”“彭泽酒”这隐含着浊酒意味的名词成为渊明精神的化身。“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孟浩然《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千载订交陶令酒,一编结伴乐天诗”(李汝振《再答荫伯来诗二首》其一),无不借其诉说对陶氏风神的倾慕。在“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下,后世诗文中的浊酒也多具亲切、不拘、真朴、闲适等饮者情味,如“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白居易《快活》)。  
  到了唐代杜甫,浊酒与其辗转飘零的生命境遇相交融,情感蕴涵发生了变化。途穷失意的杜甫曾学陶令以诗酒自遣,曰“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甚至有几许陶家风味。但他酒杯中更多沉潜的是漂泊之苦、家国之悲,“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驿亭”(《又呈窦使君》)、“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寒食夜苏二宅》),这些酒虽未明言是浊酒,但从其家贫及个人经历来看,当多为浊酒。对杜甫来说,它不仅是排遣物,更像颠沛流离时互知心事的患难友。以酒作结、将穷愁潦倒化作酒后之叹也是杜诗常见的模式。      
  杜诗之“浊酒”饱含无尽的愁思和深切的家国忧患,因“诗圣”之影响,此后浊酒不仅与贫困潦倒结下难解之缘,亦成为后世诗词曲抒写风尘旅思、家愁国恨乃至苍茫时空、古今伤怀的常用意象,与“陶令酒”抱朴归真的隐逸主题并驾齐驱,甚至更为常见。这首先归因于杜甫的文学地位和文化影响自宋以后日趋走高,其次,也与《登高》一诗在明清时期备受关注和推崇有关。胡应麟《诗薮》谓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再者,《登高》一诗以“浊酒杯”收束全篇成为后世七言律诗常见的一种模式,如“遥知兄弟持螯处,念我还停浊酒杯”(徐中行《九日洪山寺登高怀于鳞明卿元美兄弟》)、“清商慷慨燕歌发,潦倒吾庐浊酒杯”(王士禛《秋日漫兴四首》其一)等,化用痕迹甚显,杜诗影响可见一斑。
  既能表达任真、隐逸之个性自由,又能融括身世与时事、个人与家国、历史与现实等深沉凝重的社会情怀,这两条对立的情感主线能在“浊酒”意象中并行不悖,一方面与“浊”这一哲学概念本身具有真、朴、浑、厚等丰富蕴涵有关,另一方面则源于诗人生命境遇与生命情怀的差异。如果说渊明的“浊酒且自陶”以安贫乐道、高蹈拔俗的人格魅力在独善之义上给人以力量,那么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则以悲天悯人的仁者之心在淑世情怀上示人以感召,两者以不同的诗酒风流共同表现出古代士人热爱生命、关怀现世的人文精神。
  (洪迎华《说“浊酒”:从叔夜、陶令到杜甫》,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5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酒和甜酒被用来接待宾客和祭祀祖先,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但此时,二者还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B.嵇康在其诗文中常常将“琴酒”并举,再加上其他名士在弹琴纵酒,最终使“琴酒”成为魏晋风流的标物。
  C. 嵇康早年在其诗歌中就明确地表明自己不愿出仕的政治立场,因此“浊酒”在后世产生了经典化的影响。
  D. 陶渊明在诗中多次提到“浊酒”,这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浊酒”因此成为渊明精神的化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诗经》到陶渊明再到杜甫,展现了“浊酒”的历史脉络,这种历史脉络的梳理让论证更加系统和完整。
  B.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如以杜甫与陶渊明的诗文为例,对比了二者在表达情感上的差异。
  C.文章将“浊酒”与哲学概念相结合,探讨了“浊”的哲学内涵,如“真、朴、浑、厚”等,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D.文章引用大量古诗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展现了“浊酒”在古诗文中的重要地位。
  3.下列各项中,“浊酒”最能体现诗词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3分)
  A.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六)
  B.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C.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请简要概括“浊酒”在嵇康和陶渊明诗文中各自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4分)                         
  5.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浊酒”意象在陶渊明之后诗文创作中能够传承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面包祭  
  铁 凝  
  父亲的脱离干校是托病,那时他真有病。父亲的回家使我和妹妹也从外地亲戚家回到了他身边,那时我十三岁,妹妹六岁。
  那时的父亲是个安分的人,又是个不安分的人。在大风大浪中他竭力使自己安分些,但因了他的安分,他到底没有受到大的磕碰。关于他的大字报倒是有过,他说那是因为有人看上了他那个位置,其实那位置才是一家省级剧院的舞美设计兼代理队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