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100字。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24分)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本学期充实的求学旅程即将告一段落,它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经历了起跑时的紧张、途中的疲惫,以及冲刺时的兴奋与激动。现在,我们即将到达这一阶段的终点,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学校正在开展“记录成长点滴•展望美好未来”主题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本大题共4小题)
  1.总结,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过往得失;又似一把梳子,将纷繁经历梳理整齐。小文同学对本学期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总结,请你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回首往昔学习生活,疏lǎn如影随形,心中满是迷茫与不安。幸得老师点拨,我决心做出改变。每日迎着晨曦诵读,伴着星月思考。在不懈地坚持中,知识的奥秘逐渐被揭开,曾经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在反复琢磨时顿开茅塞,思路豁然开朗。
  如今,手中握着努力换来的成绩,那沉甸甸的分量,让我深知唯有持之以héng,才能在学习之途收获更多,未来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继续前行。
  (1)请根据语境,为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曾经晦  (A.huī B.huì)涩难懂的知识点。
  ②在反复琢磨时顿开茅塞  。(A.sài B.sè)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疏lǎn   
  ②持之以héng   
  2.古诗文如无声良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融入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在文化滋养中茁壮成长。小语同学运用所学古诗文写了一段心得,请你在横线处补充恰当内容。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千古文人精神至今熠熠生辉。读《岳阳楼记》的“(1)       ,     ”,我们便将范仲淹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忧乐观根植于内心;读《醉翁亭记》的“(2)       ,       ”,我们便知欧阳修并非以酒为乐,而是与百姓畅游山水、同享其乐;读《水调歌头》的“(3)       ,       ”,我们便感叹苏轼的乐观与豁达,月亮不仅照亮了相思,更承载着世人无尽的祝福。“一上高城万里愁,(4)       ”(许浑《咸阳城东楼》),这看似混茫无端的愁绪,实则出自真情;“爱上层楼,(5)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不谙世事,勉强“说愁”,即便是矫揉造作,也是少年心气,一吐为快。
  3.青春要有天马行空的幻想,但不能有纸上谈兵的空想。于实践中迈向远方,方能赋予青春真正的意义。校刊《萌芽》在“青春快车”栏目中刊载相关文章,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青年人的精气神,要在书本中涵养,更要在实践中砥砺。②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③课本是平面的□而世界立体生动□文字是无声的□而生活五彩斑斓。④走进生活,走进实践,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博万物中广其识,在涉世道中明其理,才能让青年人更好地汲取、丰富思想、淬炼。
  (1)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①句属于   复句。
  (2)请在第③句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在第④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精神
  B.智慧
  4.名著是历经岁月淘洗的智慧结晶,它像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青少年洞察人性的大门。活动中“博观”书社开展名著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志当高远、应知难而进。这句话让你联想到了《水浒传》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二、阅读(46分)(本大题共4小题)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一句说的是人要像苍天刚健运行那样,勇往直前、奋力拼搏、自立自强。后一句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