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580字。

  2024-2025学年上期12月考试高一年级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庭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实多由于生育,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②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
  ③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我们有谁曾认真地怀疑过这事实?我们又有谁曾想为这原则探讨过存在的理由?),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④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
  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⑤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⑥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个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⑦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是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的地名来称这新地方。这种活动似乎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社会大体上是稳定 ,缺乏变动,长幼之间有社会差次,年长的具有强制的权力。
  B. 血缘与地缘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作者认定的血缘关系是基于生育构成的亲子关系界定的。
  C. 血缘社会中由生育产生的社会关系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的稳定依靠生育维持。
  D. 乡土社会的人口一般不需要流动,但耕地不足等原因也会引起社群的分裂与人口的迁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社会有稳定的社会结构,存在着血缘上的继替关系,到现在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
  B. 血缘社会把血缘作为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一旦此标准得不到认可,就可能引发矛盾。
  C. 血缘地缘合一是乡土社会社区的原始状态,所以在农村地区同一村落聚居的人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D. 稳定的社会中地域上的靠近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可见乡土社会中地缘与血缘的关系密不可分。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原文文化特征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文人常用籍贯为自己的文集命名,如苏辙生于四川眉山,祖籍河北栾城,文集名为《栾城集》。
  B. 《史记》记载,佣耕出身的陈胜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同伴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 我国很多自然村的名字都有一定的渊源,如革命圣地西柏坡村与邻村东柏坡村原为一村,原名柏卜。
  D. 很多家族教诲子孙都有家训。浙江《钱氏家训》中规定: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4. 原文4~7段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血缘与地缘的关系?请简要说明。
  5. 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在表格里填写的“籍贯”所在地,对自己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籍贯”对我们的意义。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论述血缘与地缘的关系,探讨乡土中国社会的结构特征与文化逻辑。作者以血缘为核心,剖析其在社会稳定、地位继替以及地缘投影等方面的作用,揭示乡土社会的根本属性。文中通过历史、文化实例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展现血缘社会的稳固性与局限性,强调现代社会与血缘的脱钩及变迁。此外,文章语言凝练,逻辑清晰,文化内涵深厚,彰显出浓厚的社会学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作者认定的血缘关系是基于生育构成的亲子关系界定的”错误,结合“血缘的意思是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庭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实多由于生育,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可知,作者认定的血缘关系更多由于生育,也包括婚姻关系。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香雪
  铁凝
  我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写于1982年,香雪是小说女主人公的名字。1985年在纽约一次同美国作家的座谈会上,曾经有一位美国青年要我讲一讲香雪的故事,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原因有二:一是我认为我的小说无法当作故事讲;其次在我的内心深处,觉得一个美国青年是无法懂得中国贫穷的山沟里的一个女孩子的世界的。然而这位美国人把持着话筒再三地要求我,以至于那要求变成了请求。身边我们那位读过《哦,香雪》的美国翻译也竭力撺掇着我,表示他定能把我的故事译得精彩。于是我用三言两语讲述了小说梗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