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590字。
高2023级高二上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摘自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苏格拉底把演讲术归结为“马屁术”,这也许是愤激之言,因为说理和说服不一定是拍马屁,而拍马屁也不一定总是有说服力的。亚里士多德本着务实的精神肯定了演讲术的公共用途与伦理价值。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开头,他指出,城邦政治和文明的生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类拥有公民美德和逻辑思考的能力,足以区分是非,区分公正与不公正。这种信念是民主政体的根本基础;如果把人类当作没有头脑的一伙,公民政治就没有必要,和平秩序也就没有前途。
1.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岱年认同“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的观点后,指出了“立其诚”所包含的三层含义。
B. “言行一致”要求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对个人而言更注重言论,行为是否符合言论并不重要。
C. “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热衷故弄玄虚等不良文风,应该引起警惕。
D. 哲学与科学属于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能揭示真理,而文学与二者有所不同。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是材料二中所言“所以,人们对修辞的戒备不是没有道理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说话者的心态、目的是难以证实、很难确定。
B. 学习说话的修辞技巧可能会变得虚浮,缺乏一份真诚的心意。
C. 修辞易造成情绪的激动,使人们失去思考的能力。
D. 一些别有用心 人容易用语言操纵公众,使他们盲目服从。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B. 著名学者韩儒林曾将范文澜为学的态度概括为: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极好的写照。
C.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假大空”,“代之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影响十分深远。
D. 《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钱穆先生解释说,巧言与令色是因为非“真情善意”,所以才少仁。
4. 请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材料二的第③段中“说话技巧不可能与说话者的心态和目的分开,而说话者是否能以无私的心态和以利他的目的说话,却是一件很难证实、很难确定的事情。”试分析以下《红楼梦》选段中王熙凤说这段话时的心态和说话技巧。
在“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回中,为了解决李衙内和张家小姐的纠纷,老尼求王熙凤让贾府出面让守备家退婚,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在老尼答应有报酬之后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王熙凤又加上一句:“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段材料探讨了修辞与诚意和伦理之间的关系。材料一从哲学和儒家观点出发,强调了修辞应以诚为基础,包括言行一致和表里如一。材料二则通过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对修辞在公共说理和道德上的作用进行了批判与肯定,警示对修辞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道德危机。整体而言,文章强调了修辞与真实、伦理的平衡。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B.“行为是否符合言论并不重要”错误,原文中明确表示“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C.“使人们失去思考的能力”错误,原文“修辞造成情绪的激动,诉诸情感多于理智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对额尔古纳河的最早记忆,与冬天有关。
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蛰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大人们边吃鱼边喝酒,我和娜拉在河岸上赛跑。我们像两只兔子,给雪地留下一串串密集的脚印。我还记得当我和娜拉跑到河对岸的时候,被姑姑依芙琳给喊了回来。她对我说,对岸是不能随便去的,那已不是我们的领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