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020字。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表现主义戏剧恰逢时代甘霖,同其他外国现代派思潮一起涌入中国。在评论界,宋春舫、沈雁冰、余上沅、郭沫若、田汉、洪深、沈西苓等几十位学者对表现主义戏剧的精神内涵、形式技巧及作品加以评论,显示出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偏好,强调表现主义戏剧反对战争,提倡人道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反抗现有社会制度,追求建构理想世界等层面的意义,并将之作为表现主义戏剧流派的全部内涵。然而,创作界对表现主义戏剧两条分支的借鉴是兼收并蓄的,未发生与评论界类似的偏颇。
创作上的借鉴产生了不同情况,一是纯粹对表现主义戏剧技巧发生兴趣,但在主题上不具有德国表现主义戏剧通过改造人的灵魂来改造社会的意蕴。这些作品虽具有改变社会制度、改造现实的目的,但实质上缺乏对人物灵魂历程与本质的呈现。如《宋江》《病人与医士》《资本论下的分娩》《前方战士》《双十梦》《一致》等剧作。
这些剧作者接触并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作品的技巧,但往往未能深得其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最常见的主张是类型化。类型化具有精神和主题上的含义,其在形式技巧上体现为角色名称的类别化,剧中角色常常为某一类人或一种社会身份的代称。中国现代戏剧在形式上摄取了类别化的特点,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却无法深得类型化的意蕴。如《资本论下的分娩》,剧中资本家、工人群众、警察、法官、青年学生等各类角色都分别是各自阶层的代表性称呼,这似乎实践了类型化主张,但这些名称仅仅是借过来类别化代称的壳,缺乏体现角色在特定生存环境下丰富、具体的内心体验,很难让人见其“深藏在内部的灵魂”。可以说,这类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是浅层化的。
另一类剧作,因为作者本身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产生了兴趣,所以对其精神内蕴也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作品探讨的层面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既充满拯救和关怀人类灵魂的精神,又蕴含对人类社会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对人的灵魂本质的拷问,如《生之意志》《人类的脊背》《狗眼》等,它们是中国现代戏剧对表现主义较为成功的借鉴。
(摘编自陈达红《中国现代戏剧对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
材料二:
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话剧演剧也是戏剧家在实践中自行摸索,主要有两种演剧形态:情感演剧和模拟演技。情感演剧的代表是南国社。南国社演剧“强调演员以真挚的态度感应角色,强调创造角色的情绪生活的重要性,突破了文明戏遗留下来的庸俗的、僵化的、过火的演技”。其缺点是“他们用生活中的情感去代替艺术中的情感;他们重视演员自我感情的抒发,而不重视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时期,表现主义戏剧进入中国,中国评论界不少学者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表现出偏好。
B.一些剧作者借鉴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精神内蕴,着眼社会现实问题,创造出了较为成功的作品
C.情感演剧和模拟演技是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主要的两种演剧形态,其代表是南国社。
D.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演剧只有纸面上的戏剧的理论而无舞台上的戏剧的实际的现象很严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时期,中国创作界一些学者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内涵作为表现主义戏剧流派的全部内涵,这是一种偏颇的做法。
B.创作界对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只借鉴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技巧,一种是对其精神内蕴也有借鉴。
C.情感演剧重视情绪的体验而不讲究形体的技术,模拟演技学习和模拟西方电影演员的动作和姿态而不能深刻体会角色的内心。
D.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话剧演剧学习、借鉴斯坦尼体系,这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特点不同。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借鉴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精神内蕴”的一项是( )
A.《灵光》中的主人公顾梅俪在做了一个梦后释解了对丈夫的愤恨和怀疑,并与他携手,立志通过医学和艺术创作等途径解救民众的身体与灵魂。
B.《颤栗》中的主人公“儿子”最初因受到束缚和误解,对父母的仇恨溢于言表,但作品最终消除了双方的冲突,体现了作者观照人类灵魂的胸怀。
C.《孤竹君之二子》中的叔齐和伯夷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反对暴力,爱好和平,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助纣为虐,充满拯救和关怀人类的精神。
D.《女神之再生》在形式上摄取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类别化的特点,如剧中的角色都以“女神”“农叟”“牧童”“野人”等代表阶层的称呼命之。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两则材料都介绍了中国现代戏剧在借鉴外国戏剧过程中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对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鸟
邓开善
似一滴猩红诡谲的血浆。远望去,一个珠状的小红点,踌躇彷徨着,蠕动在突兀奇崛的峭壁上。
这是一片浩瀚若海、引力无穷的岩崖。石砾不时地滑坡,引动着棕色深渊自上而下一派嚣鸣。
纤绵野草间,一行浅浅足印,湿漉漉的,逶迤远去,任自向峨峨峭壁延伸。长时间的攀缘,使得他疲乏不堪,步伐愈发轻而缓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