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3张,教案约168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直至背诵全诗。
  2.引导学生把握诗意和情感,梳理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3.指导学生品鉴诗歌中的重点诗句。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因声求气,把握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品鉴重点诗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研习任务一】因声求气,吟咏诗歌
  活动1:配乐朗诵,感受诗歌音乐之美
  1.听读诗歌,说出诗歌特点。
  听示范朗读,明确诗歌特点:句式长短变化,韵脚疏密转化,七言为主,三、五、十“破”之,节奏徐急变化,奔放而不随性。
  2.创意诵读,读出诗歌韵味。
  请同学们自选音乐配合诗歌朗读,每个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当堂示范,师生评点。
  全班自由朗读、齐读。
  活动2:改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结合注释等内容,提前将诗歌改编成短剧本,并当堂演绎。
  【研习任务二】知人论世,梳理情感
  活动3:回顾生平,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结合李白仕途经历,梳理《将进酒》中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学生讨论明确情感变化过程:悲、乐、愤、狂。
  全班再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活动4:品鉴诗句,深入诗人内心世界
  1.抓住关键词,品鉴重点句,深入诗人内心世界。
  注:小组合作,自由讨论。5分钟后,代表发言。
  品鉴示例:
  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不复回”,奠定了悲的基调,河水一去不返,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此句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
  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