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64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小题。
  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摄制的百集纪录片《小楼春秋》于4月8日在天津卫视首播。该系列纪录片从天津______的历史风貌建筑中,______出一百栋小洋楼制作成片,每集8分钟,短小精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历史性。
  从一栋楼走进历史,______其中,可阅读百年故事:漫步政协俱乐部,会想起童话剧《图兰朵》在中国的首演、“元曲欧化”的《琵琶记》、德文演唱的李白诗歌;探访曹禺故居,在古朴雅致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戏剧文化和深刻的人生思索;走进______的起士林餐厅,品尝张爱玲笔下的“天津”味道,品味西餐百年的发展史;伫立天津电报总局旧址,见证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电报通信的辉煌……《小楼春秋》的制作与播出,见事、见人、见情,成为天津城市的意象世界和第二语言。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认知度。
  4月的津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愿大家趁春光正好,重走天津,品味小楼,感悟春秋。
  1.依次填入选文横线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具匠心    遴选    徜徉    路人皆知
  B.独树一帜    挑选    徘徊    路人皆知
  C.独树一帜    遴选    徘徊    家喻户晓
  D.独具匠心    挑选    徜徉    家喻户晓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B.“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C.“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D.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3.下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知不可乎骤得(突然)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山的南面)    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照亮)
  C.熨(yù)帖:舒服,舒适            敛裾(jù):提着衣襟
  D.蹩(bié)脚:本领不强              蓊(wēng)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4.下列相关诗句的书写共有几处错误(   )
  ①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②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③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④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⑤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⑦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⑧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A.5 B.6 C.7 D.8
  二、文言小题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今安在哉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句读之不知
  C.渺渺兮予怀 D.崖限当道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像“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戊申晦”中戊申就是干支纪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