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100字。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漫步诗文长廊,你会发现情思无处不在。请将下列诗文积累卡补充完整。
  小莱:山河风雨总关情。有“何当共剪西窗烛,(1)”(《夜雨寄北》)的孤独,也有“(2),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悲壮;有“自古逢秋悲寂寥,(3)”(《秋词》)的豪迈,也有“(4),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的桀骜;诗人郭沫若遥望银河,也在憧憬着“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5)”的自由。
  小州:文以载道寄深情。先贤孔子用“(6),(7)”告诫弟子坚守志向的重要性;诸葛亮用“(8),(9)”告诫儿子,过度享乐和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毛泽东同志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大夫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说,从这点出发,“(10)”,其声铿锵,余韵犹在!
  二、选择题
  2.小语同学积累的文化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亦乐乎”“择善而从”“三十而立”。
  B.蒲松龄,清代小说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C.神话反映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童话在故事情节上富于幻想,人物活动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寓言一般不作曲折复杂的情节描写,只通过简短的故事,用明确的比喻把道理显示出来。
  D.“家”是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的谦辞。如,用家父、家慈、家严、家君,称父亲;用家母、家尊,称母亲;用家兄,称兄长。
  三、基础知识综合
  3.课内经典文段散发着人文关怀的光芒。下面是小文同学的分享,请和他一起思考探究。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A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wàng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
  wàng下断语(     )    虐待(     )
  (2)划线A句运用了修辞,表现了“我”的厌恶之情;从句式上看,还运用了句式,强调了这是“我”对猫的主观臆断。
  (3)划线B句运用了修辞,强调了。
  四、名著阅读
  4.在《西游记》中,变化之术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莱同学制作的以“变”为主题的阅读卡,请帮他完善。
  话题 摘录 梳理
  变 【摘录一】菩萨听说,心中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恨了一声,将手中宝珠净瓶往海心里扑的一惯,唬得那行者毛骨悚然????菩萨坐定道:“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 (1)“那泼妖”指的是______,最后被菩萨降服。
  【摘录二】A道:“娘,你把那个姐姐配我哩?”他丈母道:“正是这些儿疑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A道:“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闹闹吵吵,乱了家法。” (2)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的______情节。文段中的A受到的惩戒是______
  【摘录三】叫:“变!”一根即变作金刚钻,一根变作竹片,一根变作绵绳。扳张篾片弓儿,牵着那钻,照瓶底下飕飕的一顿钻,钻成一个眼孔,透进光亮????就变作个蟭蟟虫儿,十分轻巧,细如须发,长似眉毛,自孔中钻出。 (3)文段中变作金刚钻、竹片、绵绳的是______,被钻透的“瓶”是______(填妖怪的名字)的宝贝。
  思考探究 (4)从摘录材料可见,《西游记》中,上到神仙,下到妖怪,几乎都能“变”。其中变化次数最多的,非孙悟空莫属。“变”是他降妖除魔的法宝。但是在无数次的“变”中,不变的是(   )。(选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A.对师父的忠诚        B.取经必成的坚定信念
  C.逞强行凶的顽劣性格    D.嫉恶如仇的正义感
  五、综合性学习
  5.小州同学就“强大的AI会主宰人的命运吗?”分享了自己阅读中搜集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很多人相信AI只要继续迭代下去就会自动涌现出意识,但是对大语言模型了解越多,我就越认为AI现在没有,将来也很难有意识。因为“意识”和“智能”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