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34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8页, 共五道大题, 1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 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 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 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由着这个“己”推出的圈子,可伸可缩,大可“一表三千里”,而小可以缩到只剩家庭成员,并根据与中心“己”的距离远近来区分厚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 我的解释就是那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重在分别。《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这和西洋把权利和义务分得清清楚楚的社会,大异其趣。
  (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西洋社会的这种结构很可能是从初民民族的“部落”形态中传下来的。部落形态在游牧经济中很显著的是“团体格局”的。生活相依赖的一群人不能单独地、零散地在山林里求生。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只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之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团体格局可以比喻为捆柴,是因为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其中找到同属于一个团体的伙伴。
  B. 以“己”为中心向外推的社会关系没有清晰的界限,范围上一定大于界限清楚的团体。
  C. 团体格局中各分子与团体关系相等,差序格局中个体从自身出发界定与他人的社会距离。
  D. 差序格局中的道德观念离不开具体的私人联系,团体的共同意志可以脱离个人而存在。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链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链接材料】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注释:【1】弟: 同“悌”, 敬爱兄长。    【2】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基础确立了,“道”就会产生。
  A. 从“为人也孝弟”到“不好犯上作乱”,由家到国的推论过程契合了差序格局的特点。
  B. 有子认为“本立而道生”,这表明儒家最考究的人伦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重在分别。
  C. 有子强调“孝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体现出克己复礼是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D. 用亲属间的“孝弟”来诠释“仁”,反映了差序格局是由私人关系的道德要素维系的。
  3. 在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过程中,有同学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④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4分)
  西洋社会 中国乡土社会
  社会结构 团体格局 ①
  ② ③ 安居的农耕生活
  产生影响 发生了权利的观念 ④
  材料三
  乡土社会中社会关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差序格局”,这已成为社会学中国化的经典概念。正是这种差序格局下乡土中国的乡土性,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影响着亲属关系、血缘关系甚至地缘关系,并扩大到家庭之外的家族,甚至影响着乡土社会的政治秩序和统治方式。从男女有别的“家族”到“礼治秩序”下的“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