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900字。答案扫描
赣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25年1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敦煌飞天壁画的传奇魅力,从它重见天日开始,就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敦煌莫高窟中珍藏的这些珍宝,既是丝绸之路文化的精髓,也蕴藏着古人对“飞天”状态的神往。
“飞天”并不是一个纯锌的中国文化概念,敦煌飞天的形象,其实是古代中原文化、丝路文化与印度文化特征的结合,体现出浓郁的多元文明色彩。这些“飞天”元素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都存在,而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也有差异。
最早的北凉时期的“飞天”形象,并没有后来的轻盈感,壁画的线条看起来比较粗粝,北魏时期的“飞天”则增加了裙摆的飘逸感,已经出现了衣服的褶皱细节。隋唐时期,“飞天”艺术达到巅峰状态,仙气飘飘、灵动美妙的形象大量出现。尤其是唐代文化雍容华贵面大气开放,“飞天”形象也色彩斑斓,极具灵韵。从五代到宋代,再到元代,“飞天”艺术风格趋于保守与内敛,这与宋人“内倾型”审美风格有关。
有趣的是,敦煌飞天里的形象,并没有外国神话中飞行者常见的翅膀,它们能在视觉上给人以飞的感觉,在于“飞天”借助朵朵祥云、飘遮的裙装、复杂的褶皱等背景元素,这种“飞行方式”的能量,更像是来自人物本身的“气韵”,而不是借助外力:反观内在,通过提升内心的能量,来实现对外界环境的超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思维方式。
在现实中,还真的有人尝试过“载人飞天”。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万户飞天”的故事,但此事并无古籍记载,学术界对其历史真实性仍然存疑。不论其真实性与否,这个故事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民族记忆,并将激励更多后人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彩。
目前在古籍中可以找到的关于“载人飞天”的记录,只有两次。一次发生在王莽时期,据《汉书》记载,王莽在征伐匈奴时,曾经招募各种奇人,其中就有一个号称会飞的人。史书上说:“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虽然创意很好,但即便在人身上绑上鸟的羽毛,也不可能让人真的飞起来。虽然这个人的飞行试验失败了,但他是中国的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尝试飞行的人,也算是无畏的先行者了。
另一个“载人飞天”的事件,发生在北齐高洋时期。据《资治通鉴》记载,北齐的皇帝高洋十分残暴,曾经处死了很多人,但北魏有个叫黄元头的人,一度幸免于难。当时,高洋迫使他从高台乘风筝跳下,却不料黄元头真的做到了顺风飞行。不过,黄元头最后还是被杀掉了,但他的名字留在了史书上,并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增加了不少神秘元素。
在古代,“飞天”基本上只是艺术创作,在现实中,人类想飞向天空、探索宇宙,就必须借助科学的力量。但是,正是这些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激励着一代代人去探索未知的远方,就像远古先民面对一望无际的海洋,产生远航的冲动,我们在今天对于茫茫无际的宇宙,同样拥有探索的勇气。
材料二:
千年飞天梦,世代鸿鹄志。勇于探索、志存高远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民族禀赋。早在战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描绘自己邀游日月的畅想:唐代李白也有“欲上青天揽明月”“手可摘星辰”等直率而浪漫的追求。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飞天壁画魅力无限、价值非凡,这些瑰宝既是丝绸之路文化的精髓,又蕴藏着古人对“飞天”状态的神往。
B.“飞天”的文化概念并不纯粹,而是融古中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印度文化于一体,体现出浓郁的多元文明色彩。
C.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有不同的特点,其艺术风格由色彩斑斓到趋于保守与内敛,主要是因为时代在进步和发展。
D.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56年起步至今,用不到七十载的时间,将脚印从地球印到了火星乃至太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早的“飞天”形象缺少轻盈感,线条比较粗粝,其艺术价值不及后来灵动飘逸的飞天形象的艺术价值。
B.很少有古人尝试过“载人飞天”,知名度颇高的“万户飞天”故事并无古籍记载,一定是后人虚构的。
C.“飞天”在古代仅仅是艺术创作,现实生活中,人类想要实现“飞天”的梦想,就必须借助科学的力量。
D.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飞天梦想,这种探索宇宙、征服宇宙的鸿鹄之志一直延续到今天。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敦煌“飞天”形象的一项是(3分)
A.梅兰芳编演的歌舞剧《天女散花》用绸带代替水袖,塑造了天女御风而行的形象。
B.《抱朴子》中说:“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
C.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形象以飞舞的衣裙和飘带来表现飞翔的概念。
D.李白《古风》一诗中这样描写“飞天”:“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伟大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有哪些内涵,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梁衡
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①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白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②那本是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