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870字。
漯河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世代相继的文化基因,还联结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信仰。节日代代相传,经过时代洪流的不断淘洗,已经沉淀为民族或地方的最为重视的文化传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符号,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价值。
伴随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与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和发扬,民众的文化自觉性也随之增强,开始重新审视并传承文化记忆。但文化记忆的传承并非传统在当下社会的完美复现,而是通过“复刻过去”来“建构当下”。
首先,可以借助数字媒介等手段延续和重构节日记忆。媒介是塑造记忆的工具,具有表达、记录并且传播文化记忆的作用。在人类社会早期,文化记忆主要通过仪式传承,这种集体性的庆典活动构成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独特体验。在文字诞生后,文化记忆的主要载体从仪式逐步转为文字和文本。而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网络媒介成为文化记忆的关键工具,网络空间为文化主体提供了断的社会记忆渠道,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分事各自关于传统节日的记忆。
其次,注重打造节日文化品牌,推动传统节日现代特型。传统节日原本承戴着家庭团聚、人伦教化的重要功能,然而,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为传统节目的传承带来一定困难,个体的生活、行动、思想、性格、趣味等边切需要寻求新的聚合与认同,这就提醒我们,应把节日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来建设和传播。
其中,空间化和场景化是唤起文化记忆的重要手段。空间是记忆之场,能够塑造文化记忆,
避免遗忘,并重新唤醒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比如文化中心、购物商场等举办节目主题的庆祝活动,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参与和感受节目的机会,使人们在更加广泛的社交环境中共同分享欢乐。
最后,要注重对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的保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元素的提取。传统节日活动的本质和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作为民众可实践的文化手段和文化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节日的传承和创新过程中,要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时代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的趋势,着力搭建传统文化记忆与现代受众的有机联系,有效融合新技水、新媒介、青年文化、流行时尚等,最大限度实现“热回忆”式的“古今对话”,并适应不断增长的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需求,淬炼其中更加點合现代审美理念与社会价值取向的精神内核,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形式到精神品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具时代色彩和中国风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增强现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为唯一存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的节日记忆是半富且深厚的,延续着千百年的文化血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节选自徐赣丽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你就会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世代相继的文化基因,还联结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信仰。
B.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记忆的传承方式也在变化并走向多元,由最开始的主要借助仪式,慢慢发展到借助文字文本,到现代的网络媒介。
C.传统节日活动的本质和意义,在于作为民众可实践的文化手段和文化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传统节日文化具有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能够不断地合理发展,拥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体现出民间文化的进步性。
2.下列对材料内容及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除了讲传统节日的历史特征,也非常注重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与现代化发展。
B.材料二用形象化的举例,证明了民间文化具有进步性,从而说明文化进化论是正确的。
C.材料一围绕传统节日的传承来讲,着重对其如何重新审视并进行当下建构做了分层解析。
D.材料二提及到岁时广记》,虽然没有引述具体详备的内容,但也有效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以空间化和场景化唤起文化记忆”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某市小区举办中秋诗会和夜间赏月活动。
B.端午节,某市在河畔举办赛龙舟活动。
C.春节,小明在自己家庭群里领取妈妈发的大红包。
D.元宵节,各大商场纷纷开展解灯谜、送汤圆活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新时代,我们要如何传承传统节日?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国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裁游战,有时候洒性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