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610字。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试室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
  ②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
  ③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
  ④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推测出发,然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
  (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
  材料二:
  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实经验的检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演绎法与归纳法不同: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必定为真,而归纳法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结论。
  B. 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不能靠归纳,而应该从一个假说起步,在不断测试中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
  C. “所有鸟都会飞”比“部分鸟会飞”更容易被证伪,前者的“可否证度”比后者更高,故其“逼真度”也更高。
  D. 虽然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完善了早期归纳主义的观点,但其推理方式依然是“从特殊推出一般”。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被证伪的可能,科学真理与科学假说的区别在于是否不断抛弃原有假说,提出新观点。
  B. 测试不是为了找证据支持假说,而是为了观察假说能否经得起证伪。大胆提出假说、不断进行证伪的科学研究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
  C. 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
  D. 材料一认为科学研究是在证伪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材料二认为证伪之后的证实对科学研究同样重要,可见二者观点明显有别。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最后一段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
  B. 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
  C. 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
  D.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
  4. 依据材料一与下图,将下列演绎推理补充完整。
  大前提:①____________
  小前提:②____________
  结论:所有介词都是③____________
  5. 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详细论述,探讨了科学研究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区别,重点介绍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的进步依赖于对假说的不断证伪与更新。文章形成了对科学方法论的深刻剖析,并指出证实和证伪在科学发展中的结合,强调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积累证据,还要通过反例进行修正,从而不断逼近真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故其‘逼真度’也更高”错误,“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高并不直接意味着“逼真度”就高,还需要不断被“确认”,才能有更高的“逼真度”,选项因果关系有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推断和辨析的能力。
  A.“科学真理与科学假说的区别在于是否不断抛弃原有假说,提出新观点”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下太平
  莫言
  小奥,大名马迎奥,但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叫他的大名,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小奥。
  星期天上午,因为下雨,没法放羊,爷爷让小奥在家学习。他趴在炕沿上,翻了几页课本,心中感到厌烦。又看了一遍那几本看过很多遍的儿童绘本,更烦。他的目光盯着墙上一只壁虎看,看……突然,那壁虎向一只蚊子扑去。蚊子到嘴时,壁虎的尾巴一声微响,断裂了。另一只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