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680字。

  2024—2025学年(上)高二期末调研测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对于唯物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对于一个小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认识)是如此,对于一个大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革命的认识)也是如此。
  然而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辩证唯物论之所以为普遍真理,在于经过无论什么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斯大林说得好:“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摘编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在承继和接续从王夫之到孙中山的知行观的同时,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出发,对中国哲学史上长期探讨的“知和行的关系”予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阐发,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对于“知”和“行”,即认识和实践,他都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作出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密切,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依赖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最终归属。
  B. 辩证唯物论认识运动认为,无论对一个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认识,还是对一个社会或一次革命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C. 《实践论》规定的实践是“社会实践”,包括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并不包括日常生活类的活动。
  D. 毛泽东提出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发展理论,唯物而辩证地阐明了“知和行的关系”,是对中国现代知行观的重大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错误的,对工作有害无益,因为它违背了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
  B. 虽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 革命理论重于革命行动,但空有正确理论而没有行动,理论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C. “实践——认识——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显示人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D. 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出发提出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是对王夫之等传统知行观的反叛。
  3. 下列关于“知”和“行”的言论,不符合毛泽东《实践论》观点的一项是(   )
  A. “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 “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4. 实践对理论有怎样的作用?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
  5. 假如你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设,但在实验中却遇到了与预期不符的结果。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应如何对待这个情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依赖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最终归属”错误,原文只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最终归属”的判定于文无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A. “都是错误的,对工作有害无益”错,原文有“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可见还是有正确的和有部分益处的,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  航
  陆颖墨
  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吗?会不会从梦中惊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