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王丽颖



高一语文组  

课程设想:
    本册书的开篇单元是诗歌单元,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空灵飘逸,鉴赏诗歌难度很大。诗的语言、意境、情感对于一个刚刚升入高中的初中生来说确实很难把握。这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者,学生进入高中第一次接触诗歌,这个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诗歌,意义重大,,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对诗歌的态度。鉴于以上两点原因,所以,一定要把课堂做得像诗一样美,用美的课堂把学生引入诗的乐园。而把课堂做美的唯一选择就是《再别康桥》,因此,要把《再别康桥》拿到第一课讲,而且一定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


课程目标:
1、 通过诵读、品读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形式美,激发学生的赏诗兴趣。
2、 通过诗人描绘的意象,领悟诗人惜别眷恋的情感。
3、 通过本诗的学习,了解新诗的特点。
4、 背诵全诗。

课程设计: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诗的美激发学生浓烈的诵诗赏诗兴趣。
       通过本诗的学习品味诗的意象美。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互动性。
       配备相应的课件(文字和图画)

教学过程实施:
一、 导入新课:

1、单元导入:(用提问的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引导)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单元,大家看看目录,看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篇目?(目的是告诉学生学习新单元时要首先了解单元概况)
2、 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是文学的浓缩品,诗又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字眼,那么如何欣赏诗呢?欣赏诗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在和诗人情感对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哪些准备呢(目的是为欣赏诗歌作准备)
知人论诗,知事论诗,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直接和间接的情感体验,诗歌的常识了解等

  2、 课文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是呀,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牵挂无奈,也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洒脱豪迈;既有“相见时难别也难”的苦涩,也有“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的悲壮。。那么,同学们如果非让你和某人或者某个地方告别的话,你喜欢那样的告别情感,喜欢什么样的告别方式呢?(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课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欣赏诗歌的情感氛围)

二、 作者和背景资料: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