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句衔接有章可循

  《高考说明》明确要求: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所谓"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中上下语句从逻辑、语义、形式等各方面要连接贯通,转承顺当。所谓"得体"是指语言表达在语气、语体风格、语词运用等不同方面都要与说话背景相吻合。但这毕竟是一个宽泛的解说,如何把它落实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实践中呢?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我们来探询一下具体的解决途径。
  一、看是否合于事理逻辑。事物的发展变化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遵循一定的逻辑,探询它们的演绎程序,就能使我们正确地建立起语句衔接关系。
  例一、(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 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 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 重。
  先看四个选项中的前两个分句。从一般行为程序看,首先是领会上级指示,然后有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之行为实施,答案就限定在 A和C两项了。再看选项中后两个分句,从基本事件逻辑看,环保工作没人管是因,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是果,先因后果,所选答案必是C项。这是逻辑推演法。
  例二、(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这是按照人物的一般活动程序进行语言组织。结合原题中的上下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建立起④③①的组织顺序。关键是②这一表达心理态度的动作该处于什么位置。遵从一般逻辑,它应该是人物具体投入活动之前的心理前奏,而“扔下背包”就是投入战斗的开始,所以它应在③之前,最终答案选择C。
  二、看语意过渡是否自然。语言表达要实现文意转换,往往借助某种语词或语句在形式上的关联,巧妙嫁引,形成自然过渡,而不致于变换仓促。
  例三、(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②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本例中,选择②是因为它上句以"技术活"结束,下句以"这些(技术)活"开头,借助语词上的顶真就实现了内容的自然承转。又譬如"山上有座庙,庙里有棵树,树上两只鸟,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