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1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在岸上看翻船,假想自己在船上碰着那些危险的境遇,心中是如何惶恐、焦急、绝望、悲痛。人类都有这种情感,将己心比人心,人的痛苦就变成自己的痛苦。痛苦的程度也许随人而异,而心中总不免有一点不安,一点感动,和一点援助的动机。这就是孟子所谓的“恻隐之心”。人有恻隐之心只因为人是人,它是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
  人遇着旁人受苦难时,心中或是幸灾乐祸,或是恻隐,全在一念之差。一念向此或向彼,都很自然,但在动念的关头,差以毫厘便谬以千里。念头转向幸灾乐祸,便欺诈凌虐,睁眼看旁人受苦不伸手援助;念头转向恻隐,则四海兄弟,守望相助。野蛮与文化,恶与善,祸与福,生存与死灭的歧路全在这一转念上面,所以这一转念是不能苟且的。这一转念关头关系如许重大,所以古今中外大思想家和大宗教家,都紧握住这个关头。各派伦理思想尽管在侧轻侧重上有差别,各派宗教尽管在信条仪式上明显不同,但都着重一个基本德行。孔孟所谓“仁”,释氏所谓“慈悲”,耶稣所谓“爱”,都全从人类固有的一点恻隐之心出发。他们都看出在临到同类受苦受难的关头上,一着走错,全盘皆输,丢开那一点恻隐之心不去培养,一切道德都无基础,人类社会无法维持,而人也就丧失其所以为人的本性。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极平凡而亦极伟大的发现,一切伦理思想,一切宗教,都基于这点发现。这也就是说,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
  如果幸灾乐祸的心理起于人我的比较,恻隐之心更是如此。儒家所谓“推己及物”“举斯心加诸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指这种比较。所以“仁”与“恕”是一贯的,不能“恕”绝不能“仁”。“恕”须假定知己知彼,假定对于人性的了解。小孩虐待弱小动物,说他们残酷,不如说他们无知,他们根本没有动物能痛苦的观念。许多成人残酷,则大半由于感觉迟钝,想象平凡,心眼窄。这固然要归咎于天性薄,但与风俗习惯的濡染等也有关系。函人(造铠甲的人)惟恐伤人,矢人(造箭的人)惟恐不伤人,职业习惯的影响于此可见。希腊盛行奴隶制度,大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不以为非;在战争的狂热中,耶稣教徒祷祝上帝歼灭同奉耶教的敌国。风气的影响于此可见,若习惯与风俗既成,要有很大的教育力量才可挽回转来。在近代生活竞争剧烈,战争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而道德与宗教的势力日就衰颓的情况之下,恻隐之心被摧残比被培养的机会更多。人们如果不反省痛改,人类前途将日趋于黑暗,这是一个极可危惧的现象。
  (摘编自朱光潜《谈恻隐之心》,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作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幸灾乐祸和恻隐只是一念之差,却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这说明人这种差以毫厘的转念不容忽视。
  B.恻隐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情感,是中外一些思想家和宗教家学说的出发点,也是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
  C.“恕”须假定对人性的了解,不能“恕”就不能“仁”,小孩的残酷源于他们没有动物会痛苦的无知。
  D.自爱关注自身感受,恻隐强调推己及人,两者截然不同,因此从人类生存角度看,自爱不如恻隐重要。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梳理论证思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孟子的阐述中提出: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
  B.对比儒家“恻隐”与卢梭“自爱”的观点,从本质上辨别二者的主要区别。
  C.论证恻隐是道德的最主要源头,用来主导道德心理、道德行为及道德知识。
  D.指明恻隐之心要与理性结合形成道德理性,并强调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3.下列选项体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恻隐之心”的一项是(    )
  A.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声,满足的去了……(《祝福》)
  B.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为了忘却的纪念》)
  C.格里高尔……顿时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变形记》)
  D.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卫•科波菲尔》)
  4.材料一认为恻隐是“人类文化的泉源”,材料二提到“恻隐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二者对恻隐的定位有何异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5.通过上面的材料,对当今社会培养人们恻隐之心的途径,读者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请分析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
  路遥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好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这应验了那句古老的话:积习难改。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
  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有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