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160字。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从诗学教育的层面来看,孔子诗教是一种古典儒学的哲学教育,不同于现代学科教育形态的知识教育。从教学内容来看,“诗”不再像周人诗教一样,仅作为培养贵族子弟的文本,而是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同样以“仁”点醒了“诗”,赋予了“诗”以儒学生命。从教学方式来看,孔子诗教注重平等式教学方式与启发式教学方式。平等式教学方式即在教诗、学诗过程中,孔子师生是平等的,他们共同探讨诗学命题,共同推进对道德命题的理解;启发式教学方式即说孔子并非居高临下,一味传授诗学知识,而是通过诗性智慧的启发,互相兴起心中“向善”的道德意志,召唤内心的道德精神。从培养目标来看,孔子诗教目标是培养君子人格,孔子云:“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礼记•经解》)孔颖达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愚”,即敦厚之失;“深于《诗》”即通过学诗、用诗,一方面涵养内心的道德精神,另一方面引导外在的行为举止,由此才能养成“温柔敦厚”之君子人格,形塑孔子诗学意义上的君子品质。
  从诗学阐释方法的层面来看,孔子诗学创立的先秦儒家诗学传统,都不同程度地对“诗”进行了经典阐释,其中“断章取义”与“情境生义”是经常运用的阐释方法。“断章取义”脱胎于春秋时代诗学传统的“赋诗断章”,但春秋时代诗学传统中的引诗赋诗之“取义”更多是一种官方活动中的政治意义,而先秦儒家诗学传统的“取义”已指向先秦儒家的个体道德精神与道德意义,是一种更为广阔和开放的取义。“情境生义”则是先秦儒家引诗传统中更常运用的一种阐释方法。“情境”或“语境”,可分为“客观情境”与“主体情境”两个方面。所谓“主体情境”,即诠释者自身的思想立场与价值取向,引诗者依此对“诗”之“义”进行一种诠释,这种诠释更多属于一种主体性的理解与创发。所谓“客观情境”,包括诠释者的身份、地位、修养;与其共同引诗的对象,这种对象也许是他们的弟子、朋友;还有引诗、释诗、论诗的场合和背景等,也许是一种文化场景。先秦儒家正是运用“断章取义”与“情境生义”这两种阐释方法,塑造、生成了“诗”之新的意义世界。
  (摘编自王欣《春秋时代的诗学传统——先秦儒家诗学传统的思想基因》)
  材料二:由孔子发端的复礼观念,其关注重心发生由外向内的转化,这一思想特点被孟子继承,他的文艺观念强调内在的充实与外在的和乐,从文艺主体内部阐发中和之美。孟子十分注重人性之善的彰显,提倡以善为美的人性修养。他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诗教是古典儒学的哲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以“仁”赋予“诗”儒学生命,与知识教育不同。
  B.先秦儒家运用“断章取义”与“情境生义”,对“诗”进行经典阐释,塑造、生成了“诗”之新的意义世界。
  C.孟子的文艺观念强调内在的充实与外在的和乐,这一观念是对孔子复礼观念由内向外转化的继承。
  D.基于人性为善的理论,孟子在社会秩序层面上力主统治者与民同乐,这是实现王道仁政的必然途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教学方式来看,孔子诗教有独特的方法,它通过全面地传授诗学知识,从而兴起向善意志。
  B.“情境生义”中的“客观情境”涵盖诠释者的身份、引诗对象等,这些因素决定了诗的诠释。
  C.内在人格品质是外在体貌彰显的决定性因素,孟子倾向于以人心的良知本性去节制过度的欲望。
  D.如果“言”与“意”二者之间无法取得平衡,那么文艺表达功能的整体机制就较难得到有效发挥。
  3.下列选项中,属于利用“情境生义”来阐释诗歌的一项是(    )
  A.在两国诸侯会盟的场合,鲁国大夫叔孙豹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表达对他国诸侯的欢迎之意。
  B.一位学者在研究《诗经》时,根据《诗经》中字词的古汉语含义、语法结构及诗歌的押韵规律等,来推断诗歌的原始意义。
  C.宋代诗人读到《诗经•卫风•考盘》“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时,因自身的遭遇而将诗理解为在困境中自我安慰、坚守自我的一种表达。
  D.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诗经•秦风•蒹葭》时,播放芦苇、露水、美人的图片,采用逐字逐句翻译法解释诗句的表面意思。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孔子诗教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孟子文艺观念中“以善为美”的人性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先秦儒家的中和文艺观对当代文艺创作和鉴赏有何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入瓷(节选)
  葛亮
  司徒云重,在这一年的中秋翌日,见到了尚先生。
  尚聿山的居所在广东西南部赤坎镇的中兴街上。街两旁都是连体式的骑楼,骑楼上的雕花栏杆,层层卷曲着叶片,是中西合璧的洋气。大概也经历了年月,外墙斑驳脱落,甚至还有红砖露在外头。
  对这一带,司徒云重并不陌生。因为时局不稳,她入了岳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