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20250字。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但“欲辩已忘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写作较少,主要修身养性,力求自身精神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喜悦。而且中国的隐士们虽然也享有极大的声望,但他们与现实世界脱节,认为为人所识并不值得称道,宁愿做一枝无人知晓的空谷幽兰。东西方在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大相径庭,东方隐士多是纯粹为了远离喧嚣而出世,属于个人主义;西方隐士多是为了入世而出世,属于功利主义。
两者在不同的地域和文明中的“不约而同”,则反映出人类向往自由和亲近自然的本性,而这恰是后工业时代人们弥足珍贵、求之不得的,也正是现代隐士文化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张薇《中外隐士文化对比》)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隐逸”“逸士”。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您不把所学知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国,隐士们的“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学几乎一样久远。
B.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大相径庭,造成了东西方隐士在个人价值的认知方面的巨大差异。
C.举范蠡和华佗的例子意在证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隐常常是摆脱政治瓜葛的无奈之举。
D.南郡襄阳人庞公认为,从政为官不应是人生的唯一理想和必然归宿,而材料二的作者对此并未肯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中,东西方隐士的出世与入世都取决于个体选择,他们也都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B.东西方隐士大多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他们并不拒绝名声,但拒绝唯名利是图。
C.隐居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无论生活质量还是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都无法和西方隐士相比。
D.在古代中国大一统专制统治下,除了做官,当权者不会给不合作的知识分子留下任何出路。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鲜明的对比:充分的例证,增强了两则材料的说服力;恰当的引用又为两则材料的论证增添了文学性。
B.杜甫诗“不愿论箬笏,悠悠沧海情”,洋溢着隐逸之趣,可以用来证明材料一中东西方隐士的隐逸情怀。
C.“有关‘现代隐士’的新闻时见报端,隐士中甚至不乏商界名流、文化精英。”可以作为材料一的例证。
D.“唐朝的终南山,成了真假隐士争相结庐之地乃至谋取功名的“终南捷径”。”不可作为材料二的例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石头
于博
石头在奎县是个稀罕物,尤其是个头大的石头。奎县人用石头,大到碾子石磨,小到盖房子的柱脚石,甚至压酸菜缸的石头,都得去很远的大青山里面弄,修方台子火车站的石头更是从外地运来的。石头不好弄,但有个人偏爱石头,他就是金石头。
金石头长得胖乎乎的,个子也不高,看起来真像一块圆圆的石头。但大伙叫他石头,不仅是因为他的体形像石头,更是因为他爱玩石头。听说谁家有个奇形怪状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