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0910字。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书写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练达(liàn) 惆怅(chóu) 稽首(qǐ) 哗众取宠(chǒng)
B. 蓦然(mù) 粗犷(guāng) 意蕴(yùn) 杯盘狼籍(jí)
C. 忌讳(hùi) 卓越(zhuó) 锲合(qì) 信手拈来(niān)
D. 斟的(zhēn) 笼统(lóng) 侦辑(jī) 和颜悦色(hé)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逐渐_________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作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正_________应用于安全监控、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_________,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后果_________。因此,规范AI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A. 浸透 普及 可是 不堪设想 B. 浸透 广泛 但是 不可思议
C. 渗透 广泛 但是 不堪设想 D. 渗透 普及 可是 不可思议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②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眺望世界的平台。③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④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即使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A. 句①的主干是:中学阶段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
B. 句②中“除了”“打开”都是动词,“提供知识”“眺望世界”短语类型相同。
C. 句③的复句类型是转折复句。
D. 句④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即使”改为“无论”。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等。
B. “飞来峰上千寻塔”的“寻”和“千钧一发”的“钧”,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
C. 《西游记》中,猪八戒有诸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等,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D.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探索者,也是英勇的战士,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5. 名著阅读
名言“沙漠里养不出牡丹花来”,比喻恶劣的环境让人难以成功,甚至无法生存。对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