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660字。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乐义”即乐之义理,是包含在铿锵鼓舞之下的乐之原则,往往包含宇宙论、人性论、伦理道德、政治教化等方面。雅乐与俗乐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乐义。依照《礼记•乐记》,圣人依人性和阴阳五行制定礼乐。雅乐中自然包含人伦和宇宙之理,即乐义。人听雅乐善声,则感动善心,因此雅乐是重要的教化手段。雅乐本于天道人伦,因此历代雅乐的乐义皆相通,乐舞也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损益而成。汉代的宗庙乐舞同样损益自六代古乐,又依高祖事迹作《武德》。可见汉代太乐掌管的宗庙祭祀用乐,基本遵循雅乐制作的规律。
与雅乐看重乐义正相反,俗乐以娱人耳目为目的。《礼记•乐记》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俗乐以娱人耳目为目标,正是“乐得其欲”,旨在助长和满足个人欲望。雅乐与俗乐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存有乐义。在雅乐中,重要的是包含人伦天道的乐义,以及在听者身上激发起的善德;与之相反,俗乐以声色娱乐为目的,不包含乐义,因此俗乐郑声虽然悦人,但“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
汉家太乐所掌管的是包含天道人伦的雅乐,但汉武帝的郊祀用乐则完全不同。汉武帝的郊祀用乐归本于神仙方术,在乐义上与雅乐完全冲突。汉武帝本人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在下令议郊祀乐时,专门以民间祠祀作为参照。既然郊祀用乐围绕黄帝故事展开,并比照民间祠祀用乐创作郊祀乐舞,那么这一工作理当由负责俗乐的乐府负责。汉武帝郊祀乐“祈望成仙”的主题和雅乐乐义相矛盾,这是汉武帝“立乐府”制作郊祀乐的深层原因。
太乐署一般由世袭乐官和官爵嫡子组成,乐府则吸收了大量民间乐舞,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性。如应劭《风俗通》记载了汉高祖曾观阆中寶人之舞,“后令乐府习之”,将阆中乐舞纳入乐府。汉武帝的郊祀乐正具有浓重的民间性。《汉书•礼乐志》称汉武帝制作郊祀乐时到民间采诗,在郊祀中采用“赵、代、秦、楚之讴”的地方性音乐,这很可能与兴起于民间的太一信仰有关。这些地方乐不仅要由乐府到地方“采诗”,也需要由地方乐人、乐器演奏。地方性的乐舞、乐器、乐人被征召到中央后,归属乐府管理。汉武帝郊祀乐的地方性,应是其“立乐府”的直接原因。
汉武帝“乃立乐府”围绕着太一祭祀展开,乐府从民间采诗制作的《郊祀歌》表达了汉武帝成仙登天的欲望。汉武帝时期乐府所制作的郊祀乐,是与道德伦理无关的“俗乐”,性质与传统雅乐及汉初新式雅乐完全不同。因此,汉武帝“乃立乐府”的创新之处,就是使俗乐正式进入国家祭祀,形成国家祭祀中雅乐与俗乐并存的新局面。西汉末年,在复古崇儒的风气下,承载俗乐郑声的乐府被裁撤,完成了它短暂的使命。
(摘编自李晓璇《乐义与汉武帝“乃立乐府”》)
材料二:
近体诗在唐代非常流行,成为当时文人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了抗衡近体流行乐章,唐代文人主要沿抒情咏怀与纪实叙事两种思路进行古乐府之复兴。唐人古体乐府主抒情咏怀的一系,李白实有“开凿”之功。鲍照承东晋文人拟乐府寥落情形之后,重新激活了汉魏乐府缘情叙事的文体功能,李白古乐府受此影响很大。李白古乐府进一步融合“诗骚精神”,结合个人身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圣人依人性和阴阳五行制定礼乐以教化百姓,如雅乐含人伦和宇宙之理等乐义,能感动善心,是重要的教化手段。
B.俗乐以娱人耳目为目的,旨在助长和满足个人欲望,能给人带来感官快乐,与雅乐相比,二者本质截然不同。
C.基于乐义冲突等因素,汉武帝将郊祀用乐交付乐府创作以满足其祭祀需求,这表明乐府在国家祭祀中处于核心地位。
D.汉武帝设立乐府,创新性地将俗乐融入国家祭祀,使其形成了雅乐与俗乐并存的新格局,但西汉末年乐府因复古崇儒风气而被裁撤。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古乐府的创作受鲍照影响很大,又融合“诗骚精神”,在唐人古体乐府纪实叙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了唐乐府的内容。
B.李贺的《公无渡河》虽然保留了汉古辞“公提壶渡河而死”的基本情节,但劝止之辞脱离了原作的爱情主题,转向世情批判。
C.元稹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融合了《诗经》中“风诗”的讽喻、教化精神,强调诗歌的社会责任,延续了传统乐府的一些功能。
D.元、白新乐府的刺时精神在宋代文人中得到广泛认同;明清易代之际的一些诗人继承古乐府写作精神,以古体乐府存史刺世。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首段提出“乐义”的概念,指出雅乐与俗乐的区别,为后文的论证奠定基础。
B.材料二分析唐代古乐府诗的社会功能,论证了其在艺术性上对汉魏乐府的超越。
C.从论证角度上看,两则材料分别从乐义和创作的角度进行论证,都有很强的逻辑性。
D.材料二通过大量举例,论证了唐人古乐府在抒情咏怀与纪实叙事两方面的表现及影响。
4.材料一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论证过程都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请结合第四段简要说明。
5.同是乐府诗,两则材料所谈的“乐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长跑
谢昌静
冬天的清晨,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北风吹过来,透着骨节缝的凉。我甩动着双臂奔跑着。
这是一九九六年,我正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长跑运动员做准备。
父亲骑着自行车跟在我身侧,记录我每天跑完三千米全程所需要的时间。
早上完成锻炼,就去上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