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6880字。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试卷包括 “试题卷” 和 “答题卷” 两部分,“试题卷” 共 4 页,“答题卷” 共 6 页。
请务必在 “答题卷” 上答题,在 “试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考试结束后,请将 “试题卷” 和 “答题卷” 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10 分)
古诗文中的自然之景,美不胜收。陶渊明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南山悠悠,飞鸟相伴,尽显闲适之意;郦道元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春冬之时,白色急流,碧绿深潭,动静相宜。岑参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夜大雪,恰似春风,展现奇丽雪景。
古人常借物抒情。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莲之高洁,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落花自比,抒发自己虽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情怀。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3 分)
话说那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节选自《红楼梦》)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参商( ) 悒郁( ) 禀来( ) 不虞之隙( )
(2)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B. 文中的林黛玉,生性敏感多疑,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之一。
C. 薛宝钗性格温婉,善于处世,深得贾府上下人的喜爱。
D. 小说以贾、史、王、林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请从贾宝玉、林黛玉中任选一个人物,参照下面的示例,仿写句子。(3 分)
示例:薛宝钗端庄稳重,豁达随分,是贾府中备受称赞的女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解释。(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开展 “诗词里的中国” 主题活动,请你参与(12 分)
(1)学校邀请了诗词专家李教授于 5 月 20 日下午 2 点在学校礼堂举办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讲座。学生会主席张华同学负责提前一天打电话再次确认。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 分)
张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教授:张华同学,你好!
张华:李教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张华。明天下午 2 点您将在我们学校礼堂举办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讲座,想跟您再次确认一下。
李教授:没问题,我会准时到的。
张华: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活动筹备过程中,宣传委员王芳撰写了一段宣传语,请你帮她修改。(4 分)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甲] 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