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3200字。
上海市浦东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
(1)树树皆秋色, 。(《野望》)
(2)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题目。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关雎》选自 ,《桃花源记》作者是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下面对甲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B.《关雎》大量运用了叠音、双声、叠韵的词语,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如“关关”形容鸟叫声,“窈窕”表现淑女的美丽,“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C.本诗的情感表达真挚热烈,“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钟鼓乐之”等诗句均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5.【甲】诗中,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 与 的情感,统摄全诗。【乙】文第2节描写了桃花源中 和 ,表现他们 的心情,(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①者。翁诺之。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翁谢之,竟不与资。或问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②,非端人③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矣。”访之果然。
【注释】①本,指经商的本钱。②博,赌博。③端人:正直的人。
6.解释加点字。
(1)或问其故:( )
(2)此人必善博:( )
7.对划线句“翁谢之,竟不与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竟然没有给他钱。
B.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最终没有给他钱。
C.富翁辞别了他,最终没有给他钱。
D.富翁辞别了他,竟然没有给他钱。
8.故事中的富翁“竟不与资”的原因是 ,由此可见他借钱给人所秉持的原则是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