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20字。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信息类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熊猫,这一在地球上生存超过800万年的珍稀物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公众在了解大熊猫保护与研究的过程中,对一些做法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圈养大熊猫?为什么要实行人工繁育?
保护野生动物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通过采取保护物种栖息地、维护自然种群等措施,在野生动物的原产地对其实施保护的方式。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首选形式,迁地保护是其重要补充。迁地保护的概念来源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主张:当一个动物种群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总数量下降到1000只(头)左右时,就有必要将其转移到适宜、安全、有保障的人工环境中,通过人工圈养、繁育使该动物的人工种群能够自我繁衍与维系。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野化放归,有计划地、科学地重建和复壮野外种群。上世纪80年代,野生大熊猫数量骤降至约1100只,生存前景堪忧。鉴于此,我国迅速开展了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
大熊猫繁育存在诸多困难,科研人员正在努力解决这些困难。以育幼存活难为例,大熊猫生产单胎、双胎的概率各占一半,双胞胎的妈妈一般只选择一只强壮幼崽进行养育。即使生产单胎,头次生产母性不强、产后身体状况不佳的母熊猫,也会出现不带幼崽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大熊猫幼崽存活率低。为此,科研人员通过各种训练,帮助熊猫妈妈适应母亲的角色,让它们可以更好地哺育和照顾自己的孩子。科研人员还创造了仿生育幼法,模仿熊猫妈妈给幼崽喂奶、排便,确保幼崽能够健康成长。
历经40余载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的数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6只增长至385只,占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的一半以上,成功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这一成就,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事业树立了典范。
(取材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公众号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该公园地跨川陕甘三省,纵横岷山、秦岭、邛崃山、大小相岭山系,将数十个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保护着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庇护着8000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垦种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熊猫面临栖息地破碎化、种群隔离、遗传多样性丧失甚至物种绝迹等诸多问题。再加上野生大熊猫以“隐士”著称,行踪隐秘,警觉性极强,因此它们的身影更加难得一见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地保护必须有迁地保护的补充才能发挥效用。
B.迁地保护可使大熊猫人工种群自我繁衍与维系。
C.生双胞胎的大熊猫比生单胎的大熊猫母性更强。
D.大熊猫哺育和照顾幼崽的能力完全靠后天习得。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生大熊猫数量很少、行踪隐秘,因而人们很难见到。
B.川金丝猴、斑羚和扭角羚等物种都是大熊猫的伞护种。
C.建设遗传资源库目的在于长期保存优质大熊猫遗传资源。
D.保障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安全需要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对大熊猫实施就地保护
B.占地面积广,且物种丰富
C.是为了使大熊猫成为伞护种而设立的
D.是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存在时间长,大熊猫被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B.野生动物保护形式的选择与物种现存数量息息相关。
C.现今,我国野生大熊猫大多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
D.圈养大熊猫的数量与40年前比有明显增加,但仍低于野生数量。
(5)三个公众号发布的关于大熊猫保护的文章内容上各有侧重,主要由于信息发布者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目的。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链接材料,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内容 目的
材料一 大熊猫圈养和人工繁育的① 及成就 ②
材料二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在绵阳地区取得的进展 ③
材料三 我国对大熊猫保护的态度及④ 指明相关工作方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双心河(节选)[注]
海明威
尼克卸下包裹,在树荫中躺下。他朝天躺着,抬眼望着松树的高处。他伸展在地上,脖子、背脊和腰部都觉得舒坦。背部贴在地上,感到很惬意。他抬眼穿过枝丫,望望天空,然后闭上眼睛。他张开眼睛,又抬眼望着。在高处的枝丫间刮着风。他又闭上眼睛,就此入睡了。
尼克醒过来,觉得身子僵硬、麻痹。太阳差不多下山了。他的包裹很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