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280字。
甘肃省白银市2025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美学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本质进行提炼,在审美层面上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气派,是中华民族对于美的一种理性的抽象概括,其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而中华美育精神,则是中华美学精神在民族实践活动当中的现实呈现。
1928年6月,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院组织大纲》中强调:“这个学校有三个任务:……三是促进社会美育。”在民族危难之际,他将目光聚焦到新人的养成,聚焦到人之生活的建设,希望以美育代宗教,要以纯粹的美唤醒人心。
近百年过去了,我们的美育无论是知识上的扫盲,还是美学上的提升,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美育的意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928年的美育对中国社会的意义更多是启迪人心的修养之学,而当下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的地方发展和社会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也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人文艺术工作者赋予了沉甸甸的历史任务。美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修养之学,更是创新力量,需要以艺术创造、文化创新、社会美育来塑造民众的审美情趣,使之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的能量。
美育是人文教育,面对的是人的精神和文化世界。当前,美育仍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总体上,我们还应围绕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对其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用中华美学和美育精神滋养青年一代;同时充分发挥美育的主导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领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之美。
美育课程通过审美和艺术的方式,实现心灵教育、人生教育、人格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就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注重各艺术门类的渗透融合,增设艺术修养、艺术史论、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课程。
当今,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催生了各类新文化空间,文化艺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日渐丰富多元,人们对文化生活业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所有这些新空间、新形式、新业态又通过互联网而交叉融合,这对美育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可以发展线上传播手段,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打造融合线上线下、渗透社会基底的社会美育大平台。
(摘编自金一斌《以美育人 以美成人》)
材料二: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美学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中华美育精神则与美的感性经验的理性提炼相关,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和扩充。
B.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美育的社会意义不同,新中国成立前倾向于人心的修养,新中国成立后转变为创新力量,旨在成为社会创新、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
C.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既能塑造城市的人文魅力,又透露出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方面意义重大。
D.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它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藏品富有鲜活生动、各具特色的美育元素,便于搭建通往大众的审美桥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美育具有人文性,所以当前我们应以学校中的青年一代为美育对象,引领他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做好美育工作,既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又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平台。
C.河南博物院展出的“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成功实施了对大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红色历史类博物馆美育的模板。
D.只要充分挖掘博物馆潜在的美育元素和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美育的效能,就能将其打造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文化场所。
3.下列选项,和材料一中对当前我国美育情况的论述最不相关的一项是( )
A.不少大学组织学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推动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基层治理中了解人民。
B.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穆欣欣说:“弘扬美育精神能让人具备正确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与感受幸福的能力挂钩。”
C.国家打造“乡村艺课”,线下线上教学惠及100多万人,覆盖全国800余所乡村学校。
D.“教人先育己”,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要多渠道充实教师力量。
4.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材料一中引用蔡元培的话和材料二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的作用有何不同?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华美育精神,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 点[注]
程枫
青海高原一个暴风雪的夜晚。
“呜——”
向扬师傅踩响了汽笛,三三〇三次列车即将到达这条铁路线的终点站。站在他身后的工程师王克勤向右侧瞭望着线路。
终点站,这对于每一个战斗在火车头上的人来说,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啊!终点站到了,自己为建设社会主义又贡献了一份力量,叫人多么兴奋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