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90字。
重庆主城区2025届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长150分钟号雾满分库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科学思想史与哲学思想史有很多相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应用哲学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科学思想史。哲学家的著作是研究哲学史的根据,科学思想史研究也应当重视分析科学家的著作,因为著作是学者表述思想的主要形式。哲学思想史与科学思想史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到目前为止,哲学史只是哲学思想史,很少有人研究哲学事业史,哲学家一般也没有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哲学活动。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他们的哲学思想。除此以外,哲学家没有别的形式的研究成果,而哲学家的思想都是有文字记录的。科学家的成果除思想成果外,还有科学活动的成果,甚至还有某些物的成果。有的科学家有丰富的科学著作,有的则著作不多;有的科学著作叙述了概括程度较高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意思,具有的则缺少这方面的叙述。这就给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面对历史事实,我们可以“追问”人们行为的动机。我们研究科学思想史,也可以这样“追问”。有的科学家的著作叙述的都是具体的科学成果,多为经验描述(如观察、实验的记述)和数学演算,缺乏理论概括。但科学家(即使是实验科学家)不可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其经验成果,追溯其理论基础,对其作出理论概括,即从经验成果出发,“追问”其科学理论思想。
有的科学家叙述了他们的科学理论思想,却没有谈论有关的哲学问题。但一个多年研究科学并取得重要成果的科学家,不可能没有哲学思想。即使他对哲学著作没有兴趣,他在科学活动中也会自发地形成一定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要进入他的研究活动,渗透在他的科学成果之中。这些哲学思想实际上是他的科学理论思想的哲学基础和信念。科学理论思想中,总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可能是科学家已经想到的,只是未写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可能科学家并未意识到这些哲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已影响到他们的科研活动。牛顿对他的绝对时空观做了明确的表述,但对于平直空间、自然变化的可逆性等问题几乎没有提及。我们可以从牛顿的力学理论中概括出这些思想,也就是说可以从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出发, “追问”其哲学思想。
这两种“追问”必须以科学家的经验成果和科学理论思想为根据,不能从个人的愿望和想象出发,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来追问他们的科学思想。柯林武德认为: “思想史,并且一切历史,都是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如何重演?只能靠研究者自己的思考。“一个阅读柏拉图的哲学史家是在试图了解,当柏拉图用某些字句来表达他自己时,柏拉图想的是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由他爸爸哭患想它。”思想只能由思想来把握,但这种把握必须有客观的根据,而不能局限于个人纯粹的 ① 之中。研究科学家的 ② ,应以他们的科学理论思想为据;研究他们的科学理论思想,应以他们的经验成果为据;而研究他们的经验成果,又应以他们的 ③ 为据。所以, ④ 的客观根据,归根到底是科学活动。
(摘编自林德宏《科学思想史》)
材料二
近代科学具有分工精确的特点,当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科学之间汉界楚河、疆域分明。这时的哲学开始思考属于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领域,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领域让位于具体科学。特别是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科学研究 著作情况:部分科学著作缺乏科学理论思想和理论思维。
主要成果:思想成果、科学活动的成果、物的成果。
B 哲学研究 著作情况:是研究哲学史的根据。
主要成果: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哲学思想史。
C 科学思想 追问依据: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的经验成果。
追问方式:以经验成果为前提,追溯其理论基础并作出理论概括。
D 哲学思想 追问依据:科学家的科学理论思想。
追问方式:研究牛顿的力学理论,并从中加以概括得出其哲学思想。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思想史与哲学思想史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二者在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上可以互为依托和相互通用。
B.有的科学家叙述了他们的科学理论思想,没有谈论有关的哲学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哲学思想。
C.近代科学“分工精确”到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哲学巨变。
D.随着“这种发展和飞跃”,科学成果被吸收到哲学原理中,而不仅仅是作为某条哲学原理的例证注脚。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自16 世纪以来,哲学观念的发展,成为自然科学巨大发展的前驱。
B.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都会推动哲学的发展。
C.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动。
D.科学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
4.请根据材料一对两种“追问”的阐述,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四字词语。(4分)
思想只能由思想来把握,但这种把握必须要有客观根据,而不能局限于个人纯粹的 ① 之中。研究科学家的 ② ,应以他们的科学理论思想为据;研究他们的科学理论思想,应以他们的经验成果为据;而研究他们的经验成果,又应以他们的 ③ 为据。所以, ④ 的客观根据,归根到底是科学活动。
5.新时代如何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请结合材料提出三条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要和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在酒楼上
鲁 迅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我所住的旅馆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我于是立即出街向那酒楼去。
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很值得惊异: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迹还都盗棘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