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270字。

  河南省豫西名校202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洋文化是人海互动及其产物,是人类的涉海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海洋文化的文化精神是海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博大兼容是海上生存者具有的品格。儒家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大海则把水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狭居一隅,只能坐井观天,而面朝大海,则畅神开怀。海何以大,人们感悟到是由于其谦卑居下,含纳一切。假如海洋对来源十分的苛求,拒斥外来,隔别异己,它能够这么浩瀚恢弘、博大富有吗? 所以说“海纳百川,以成其大”。
  海洋具有天然的开放性。某些国度和地域可以被人为地封闭,但海洋却把陆地联结起来,浑成一体。海洋是人类交往交流的桥梁和通途。人类离开陆地,远涉重洋,正是受动于交往和交流的意愿。可以说,开放交流是海洋人的自觉选择。自明代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船队7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和平交流。
  海洋文化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意识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大海变幻莫测,海上生存充满变数,踏浪而行是对生命的挑战。海上遭风暴遇礁石、船毁人亡、葬身鱼腹是常有之事,遭遇海盗抢劫也不可避免。而为了生计人们又铤而走险,这样无形中成就了海洋族群的冒险拼搏精神。黑格尔说:“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海洋充满了诱惑,人类对海洋充满了好奇,于是去探险、去发现。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由于大航海时代英雄们的探索和发现,人们才有了对地球和海洋的新认识。达•伽马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被永远载入史册; 哥伦布先后4次出海远航登上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
  海洋是全球通达、全球联络的,人们的海上生存和活动超越了狭隘地域的局限和束缚,在广阔的空间中自由航行、自由营生。海洋甚至成了避难所,历史上发生过逃难海上的事件。而且,海洋社会具有商业性,人们在商业活动中遵循价值规律平等交易、自由买卖。自由和平等是商业社会的要求和特征。
  我们通常所说的“征服”海洋,其实并不意味着奴役和蹂躏,一般情况下它只是说,人类面对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神秘莫测的海洋,没有畏惧而是勇往直前,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在自然力面前获得了自由与解放,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摘编自张开城《主体性、自由与海洋文化的价值观照》)
  材料二:
  要探索海洋文学之美,需要回答:什么是“海洋文学”? 段汉武指出,“海洋文学是以海洋为叙述对象或直接描述航海行为以及通过描写海岛生活来反映海洋、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文学作品”。
  海洋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海洋的浩瀚与辽阔,在诗人和作家的笔下,能够成为超凡脱俗而又最具诗意的审美对象,在激发读者无限想象力的同时,能够为读者展示一幅幅超越空间边缘的艺术图画,能够尽情展现四维空间广袤的海域空间之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人类在广阔而神秘的大海面前感知到自身的无限潜能,从而激发了去超越现实限制的渴望。
  B. 由于相互隔绝,人们总是认为世界以自己为中心,这一点在航海英雄们的地理大发现后有了显著改变。
  C. 《逍遥游》里提到的“北冥”“南冥”,是一种视觉感知空间,它跟卡西尔提到的几何逻辑空间是对立的。
  D. 海洋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其能够将海洋的浩瀚转化为脱俗且具诗意的审美对象,呈现出时空同构等特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航海时代,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航海行为充分说明人类对具有巨大诱惑力的海洋充满了好奇。
  B. 海洋自由开放的特性不仅使海洋商业活动变得平等有序,而且使海上贸易成为了遵循价值规律的理想平台。
  C. 所谓“征服”海洋,是指人类在大海这样的自然力面前,没有畏惧而是勇往直前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胜利。
  D. 海洋文学中呈现的“‘海洋’空间”是一种感性空间,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能激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力。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则材料在引出论题之后,都准确、简明地阐明了论述对象的主要特征。
  B. 材料一综合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理论与实证结合,使论述更立体。
  C. 两则材料均运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明确论述焦点,使论述更加紧凑。
  D. 材料二借《庄子》中的两段文字论证观点,使论述具有文化或哲学内涵。
  4.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普希金的《致大海(节选) 》所体现的海洋文化精神和海洋文学之美。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5. 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共同汇聚成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请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如何谱写海洋文明新篇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懒人
  老舍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幸而懒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我还能舍不得几瓶酒么?
  他的话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和旁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