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480字。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叙事,通常依傍于史书,并借鉴诗画的艺术经验,因而小说叙事理论长期借镜于史论、诗论以及画论。具体表现是,惯常以长于叙事的“史”为镜像加以阐释,形成“拟史批评”传统。所谓“拟史批评”,即运用史传视角看待小说的叙事之道和行文方式,或将某部小说比作史部经典《史记》,或称赏小说叙事中的春秋笔法、实录精神,或赞美某些小说笔法胜过史传的叙事效果,等等。同时,传统诗论、画论中固有的重直觉、重感悟等思维方式,以及意象化、即兴式批评方式,被推广到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尤其是小说评点理论多针对具体小说文本有感即发,且采取“寓目即评”方式,注重发掘小说文本的意蕴与兴味。
自古以来,小说与史书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关联复杂,二者之辨乃中国小说理论上的一桩公案。在小说评点中,自南宋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开始,就已注重小说叙事与史书叙事的辨析。如他评点“桓公卧语”一则关于桓温时而“卧语”、时而“屈起”一段叙事文字曰:“此等较有俯仰,大胜史笔。”指出子虚乌有的“小说家言”大胜“史笔”,这是对小说笔势顿挫、跌宕有致叙事的肯定。到了明代,随着小说的广泛刊印和传播,各种专论、序跋、评点等批评形式纷纷出现,依傍史书叙事问题被提上日程。其中,李卓吾《焚书•杂记》在继承司马迁“发愤著书”传统基础上,强调《水浒传》的创作是“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作为现存较早的较完整的章回小说评点著作,容与堂本《水浒传》以及在此前后问世的袁无涯刻本《水浒传》均题名李卓吾评点,都发扬了《史记》“发愤著书”的传统。
明末清初,金圣叹积十数年之功完成的《水浒传》评点,最终以《第五才子书》的名目刻印刊行,认为《水浒传》的叙事写人方法源自《史记》,而又有较大的超越:“《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金圣叹还别出心裁地辨析了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的不同:“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吃苦事;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根据金圣叹的说法,史书常采取“以文运事”策略,多叙已然之事;而小说常运用“因文生事”方法,多叙可然之事。这意味着史书往往拘泥于历史事实,而小说可以根据兴致和情理添枝加叶,信笔所之。这为长期以来小说与史书之间的不休争辩公案做了较令人信服的定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
后来,各种小说评点基本上沿承金圣叹等人的“拟史批评”口径和观念,不断地拿批评对象与《史记》等古籍进行对比,以赞美小说的叙事功能之强、叙事造诣之高。
在“拟史批评”的整体风气下,中国小说叙事理论特别注重叙事文理与叙事文法探讨。自刘辰翁开创小说评点的先河,历经李卓吾、叶昼等人的努力,到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冯镇峦,中国小说叙事文法理论得到高度重视,且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其中,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曰:“《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他针对这部小说中的某些具体文本一口气提出了“倒插法”“草蛇灰线法”“极不省法”“欲合故纵法”“横云断山法”等十几种叙事文法,涉及现在所谓的倒叙、插叙、详略、快慢、伏笔等叙事技巧和结构奥妙。此外,金圣叹在总结小说叙事理论时,时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中国古代小说长于叙事,通常依傍于史书,“拟史批评”是中国小说批评的传统之一,展现了中国小说与史书之间的紧密联系。
B.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辨析了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的差别,分析了史书“以文运事”和小说“因文生事”的写作策略。
C.中国古代逐渐形成了以诗画创作技法评点小说叙事的传统,许多小说叙事文法术语援引自传统绘画理论术语、习见词语以及绘画史上的典故。
D.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表明古代小说叙事理论已初步意识到叙事要讲时间或因果逻辑关联,这对于推动明清小说创作有重要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理论的历史演变,提出了“拟史批评”等一系列概念,摹画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家灿若繁星。
B.小说评点起源于南宋,在明末清初时有了重大突破,小说叙事的文法理论得到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不断走向成熟。
C.在“拟史批评”风气的影响下,批评家们注重小说叙事与史书叙事的区别,认为史书的叙事功能不如小说、叙事造诣不高。
D.金圣叹常以“文法”观照小说叙事理论,重视揭示作品的叙事技巧和结构奥妙,这一思想对毛氏父子的文学批评影响深刻。
3.下列评论内容最不能支撑文章中关于小说叙事的相关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情事都从绝处生出来,却无一些做作之意,此文章承接入妙处。”(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
B.“且谓其摹写人物事故,即家常自用、米盐琐屑,皆各穷神尽相,画工化工,合为一手,从来稗官无有出其右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C.“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金圣叹《第六才子书》)
D.“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唐宋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李渔《闲情偶寄》)
4.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金圣叹小说叙事批评理论的成就。
5.文中介绍了诸多“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叙事文理与叙事文法理论”。请从“草蛇灰线法”“极不省法”中任选其一,结合下面的材料,解析小说《红楼梦》的相关情节。
草蛇灰线法:小说创作技法之一,以草蛇曲折多变,但其中隐约有一条灰线贯串始终为喻,形容文章用若干细物小事点缀始终,使情节前后连贯。
极不省法:小说创作技法之一,为了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而用墨如泼的一种笔法。
【解析】(1)D.原文第六段明确指出“叙事离不开时序与因果等因素的绾结,古代小说叙事理论已初步意识到叙事要讲时间或因果逻辑关联”是在“金圣叹小说理论影响下”,由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提出的,而非金圣叹本人的理论贡献。D选项将毛氏父子等的理论成就归于金圣叹,表述错误。
故选D。
(2)C.文中“拟史批评”强调小说与史书的关联及部分小说笔法的超越(如刘辰翁、金圣叹的评价),但并未得出“史书的叙事功能不如小说、叙事造诣不高”的整体性结论。C选项将部分评点家对特定小说的局部肯定夸大为对史书的全面否定,表述绝对化,与原文“拟史批评”的客观比较不符。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五千个买买提
刘亮程
巴扎日,站在库车河大桥上喊一声买买提,至少有五千个人答应。
维吾尔人重名多。走到南疆哪座城镇,哪个乡村,都有许多叫库尔班、司马义、玉素甫这些名字的人。
叫买买提的人就更多了。
库车老城短短的一条小街上,就有几十个做生意的买买提。这么多买买提怎么区别呢?我的维语翻译库尔班•买买提是县政府退休干部。他父亲就叫买买提。维吾尔人的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