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老山界
《老山界 》说课稿.doc
《老山界》导学案(教师版.docx
《老山界》导学案(学生版.docx
老山界 教案.doc
老山界 课件.pptx

  6 老山界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语言运用:揣摩语句,理解词句的意蕴,体会作者寄托的情感,进而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维能力: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根据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把握文章内容。
  审美创造:学以致用,在写作中实践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七律•长征》。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教学新课
  作者介绍: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市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作品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字词:惊惶、军阀、缴租、蜷身、点缀、搀扶、 呜咽、咀嚼、澎湃、骨碌、酣然入梦等。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
  明确: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第一部分(1):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1.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标志性语言,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明确: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山沟 红军 沿山沟前进
  傍晚 瑶民家 宣传部同志 攀谈、吃粥、
  贴标语
  天黑 山脚 红军 爬山
  夜里 山腰 红军 露宿
  ……
  6《老山界》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语言运用:揣摩语句,理解词句的意蕴,体会作者寄托的情感,进而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维能力: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根据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把握文章内容。
  审美创造:学以致用,在写作中实践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结构,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作者、作品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围剿”军逼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红军在苏区内打破“围剿”已无可能,决定开始长征。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红军方面决定放弃到湘西,而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老山界为五岭之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在广西北部,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山地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猫儿山,海拔2141
  6《老山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老山界》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但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政治灌输和说教,而是要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唤起对于祖国河山、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的热爱。《老山界》是记叙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侧重表现中国工农红军在保家卫国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文按照顺叙的写作手法,真实生动的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从第一天写到第二天,从山脚写到山顶,又从山顶写到山下。以时间和空间为序,叙述了与瑶民攀谈,半夜露宿,登上山顶,顺利下上等主要情节。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全文的记叙,解释了红军不怕困难,处困不悲,处险不惊,乐观自信的革命品质。可以看出编者意图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精读,品味揣摩语句,学会做批注。因此,本课的教学构思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二是结合内容分析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了什么精神;三是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拓展设计的题目是赏析精彩语句做批注,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经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养成预习习惯。且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爱表现,只要提供相应的平台,他们就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现。通过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