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1000字。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条形码区。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 (70分)
  (一)阅读Ⅰ(本小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考察数千年的历史,不难看出,和平始终是中国古代发展对外交往的主流。得出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第一,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诸子百家中,墨家明确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无敌”,倡导“和为贵”;道家则强调“不以兵强天下”“顺天任德,敌人自服”。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传统,历代王朝在发展对外交往中,始终注重把“德”作为主要的价值理念。虽然“四夷来朝”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理想,并形成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的主张,但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吸引“四夷”来朝的,并不是强大的武力,而是通过“德化外交”形成的文化吸引力。德化外交即“修文德以柔远人”,对周边部族与诸国宣称“修睦四邻”“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怀远以德”“修睦四邻”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古代中国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任何朝代,不论国力多么强盛,都十分重视这些基本原则,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声称,“自古人君之得天下,不在地之大小,而在德之修否”。
  第二,古代中国发展对外交往,主要推行“厚往薄来”的朝贡政策。“厚往薄来”源自先秦天子与诸侯交往时采取的“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此后,历代中央王朝将“厚往薄来”理念推广至与周边部族、诸国的交往中,并长期作为维持朝贡体系的基础。在朝贡体系下,中央王朝通过册封、互市、赠予、赏赐等形式,与朝贡国建立较为紧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由此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值得注意的是,朝贡体系之内,各国自由决定是否与中国往来、是否向中国进贡。对中国而言,建立朝贡体系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相反是周边政权及国家通过向中国朝贡,既得到丰厚的赏赐,又进一步密切了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第三,从古及今,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时,从不侵占他国土地、奴役他国人民,不以军事力量相征伐,即所谓“不利其土地,不劳其人民,厚往薄来,羁縻而已”。正因如此,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主动与中国交往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外使臣往来日益频繁。
  纵观秦汉以来的对外交往,和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和平观念深植于中国文化的骨髓之中。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不论是在社会现实中,还是在文化根源上,都找不到任何凭据。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   共享太平———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是由以汉字“共”作为核心字组成的一系列词语构成的,如“和平共处”“共商”“共话”“共建”“共治”“合作共赢”“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等,它们不仅是一套外交说辞,而且作为一种理念贯彻在外交思维、内外制度安排以及外交实践中,这种理念还与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化存在契合相通的地方。
  1.下列对材料一中“德化外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张以礼乐教化替代武力征伐,“修文德以柔远人”体现文化感召外交理念。
  B.通过朝贡贸易经济让利维系体系,“厚往薄来”政策展现大国怀柔手段。
  C.将德化视为处理夷狄首要原则,“怀远以德”是历代王朝唯一外交准则。
  D.以儒家“和为贵”思想奠定基础,“四夷来朝”体现天下体系的理想图景。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选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根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爱非攻”墨家思想→“合作共赢”当代实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羁縻不征伐”传统→“不干涉内政”外交准则
  D.“天朝上国”观念→“国际责任共同体”主张
  3.若用《论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印证上述材料观点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朝贡体系之内各国可自主决定是否进贡”(材料一)
  B.“明太祖宣称得天下在德不在疆域大小”(材料一)
  C.“共生秩序需克服文明妖魔化现象”(材料二)
  D.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均衡发展”(材料三)
  4.根据三则材料内容,比较中国古代外交理念与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异同点,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
  比较维度 中国古代外交理念 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传承与发展关系分析结论
  核心理念 “和为贵”“怀远以德”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①              
  实践方式 “厚往薄来”朝贡体系 “合作共赢”“均衡发展” ②              
  对待战争的态度 “不利其土地,不劳其人民” “真正的多边主义” ③              
  目标追求 “四夷来朝” ④               由区域性影响扩展至全球治理
  5.结合第4题图表内容,分析中国传统外交智慧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碗苦茶
  傅菲
  其实,对一个地方,哪怕是我们青春年少滚爬的地方,我们的认知也是极其有限的。在越熟悉的地方,越需要谦卑、温和。我们以为深知了,恰恰相反,陌生之处远远多于熟悉之处。我们所认知的部分,大多流于表象。
  正如我不知道村里还秘藏苦茶。
  2016年夏天,我重感冒十余天,整天昏昏欲睡,浑身酸疼,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