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12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初四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学校开展以“中国印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小语和小文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一:中国印记•名胜】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晨曦划破天际,东方的红晕_____夜的沉寂,中轴线北端钟鼓齐鸣,北京,被唤醒了。站在中轴线的起点——永定门,望着眼前悠悠的历史长廊,有股古老神秘的力量引领着我前去,一探究竟。
  中轴线是一系列建筑群,从空中俯瞰(kàn  kān)最好不过。通过无人机,我们将视线投射到北京上空。这是一条长达7.8公里,南北延伸、一贯到底的古城天际线。钟鼓楼的晨钟暮鼓、景山上的古木参天、紫禁城的_____、天安门的气派、太庙与社稷坛的肃(穆  慕)、正阳门下的人间烟火……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赫  呵)然呈现在眼前,它是中式美学之最。
  这壮美的秩序感来源于哪里呢?整体上看,北京中轴线中心突出,两翼对称,起伏流畅,_____,既铿锵(jiāng  qiāng)又婉转,既左右对称又相互呼应,宛若一首均衡协调又韵律生动的乐曲。这美感正是这对称的“中”字所成。
  原来这“中”字并不简单,它不仅承载着古代先民积淀千年的精神血脉,更是一种城市布局和空间序列。“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中华民族“法天择地”“建中立极”的政治哲思,是一种执着赤诚的文化信仰。于是,居于群星中心的“北辰”,在人间化成帝王的宫殿,_____了中华文明对天地之间美学、秩序的思索。这种“以中为尊”的秩序观念又反映着中和中庸的处世之道……
  1. 文中括号中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kàn  慕  赫  jiāng B. kān  穆  呵  qiāng
  C. kān  慕  呵  qiāng D. kàn  穆  赫  qiāng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 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驱散  威严  浑然天成  成就 B. 驱散  威风  浑然天成  成全
  C. 驱逐  威严  一气呵成  成就 D. 驱逐  威风  一气呵成  成全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最后一句中“究竟”一词是名词,是“结果”或“原委”的意思。
  B. 第三段第一句“这壮美的秩序感来源于哪里呢?”这是一个设问句。
  C. 由“这美感正是这对称的‘中’字所成”推断,“中”属于造字法中的会意字。
  D.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俯瞰(fǔ kàn),从高处往下看,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
  肃穆(sù mù),指严肃而安静,气氛庄重。
  赫然(hè rán),有多种意思,可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也可形容发怒的样子;还能表示显赫、盛大。
  铿锵(kēng qiāng),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还可以形容人声洪亮或深沉坚定。
  故选D。
  【活动二:中国印记•戏曲】
  5.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现如今,我国已有300多个戏曲剧种。
  ②中国戏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唐代的形成期,宋金的发展期,元代的成熟期,明清的繁荣期这样一个具体过程。
  ③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综合而成的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④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⑤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等剧种为代表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A. ②③①⑤④ B. ③⑤②④① C. ③②⑤①④ D. ②①③⑤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