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660字。
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一、阅读(72 分)
(一)阅读Ⅰ (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解释存在与空间的关系的时候,海德格尔用了一只“壶”作为他的例子。他认为虽然一只壶的材质和形式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东西,但是它作为器皿的“物性”在于它空洞的内部——没有这个“空间”,它就不是一个器皿。因此匠人制作一只壶的同时也在创造壶内的“虚空”。空间因此不是缺失,而是创造的机制。这同时也意味着这只壶作为“物”的本质在于实体与空间的共存和协商。我希望进一步建议:这种共存和协商中的空间不仅存在于壶的内部,也存在于它的外部:一个物件必然有其所处的地点,它的出现也必然引出它与其场地和周围空间的对话。物与空间的共生关系因此不局限于中空的器皿,而是一切占据三维空间的物体和雕塑的共有性质。
这就引出了这一场讲座的的题目,即美术中的器物和空间的关系。
1.观察一件最早的青铜爵
从功能和形制上说,爵是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中部是盛酒的爵身,以三足支撑;前后有倾酒的“流”和与之平衡的“尾”;一侧有“鋬”(注: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口沿上有两个突起的“柱”。这个复杂的形状构成器物与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复杂关系。
这是一只出土于河南二里头的铜爵,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礼器之一。拿这只爵来看,它有一个紧缩的腰身。腰以上的部分迅速向外张大,与“流”和“尾”相连而成为爵口的一部分。腰以下略微膨胀的爵身则变得极为短矮,其下滑的外倾曲线继而迅速转入支持爵身的三只高足。这个构造意味着爵的内部空间——它作为一个容器的“物性”的本质部分——被缩小到极限。而它的非本质的部分,包括向外延伸的细长的流、尖锐的尾和纤细而尖锐的三足,则被尽量地夸张以形成与外部空间的复杂互动。我把这些部分称作“非本质部分”,是因为流、尾、柱和足并不是一个酒杯所必备的,一个杯子没有它们也仍然能够盛酒和倒酒。这只爵的夸张、复杂的外形所显示的,是它的作为实际容器的功能性让位于它的作为礼仪用具的展示性。这种对展示的强调把这只爵从一个立体的器物转化成一个近乎平面的形象:设计者对流、尾和足这三部分的夸张是沿着一个二维的方向展开的,流和尾朝前方和后方伸延,三只爵足也不是以120 度角的间隔平衡分布的,而是被尽量地安排在一条直线上。结果是这只爵的复杂而优雅的外观只有从全侧面的角度才能被最完整地看到,从前后观看时几乎消失殆尽。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是爵的器型与礼仪的关系:对流的长度的夸张隐含着饮酒者夸张的动作——他必须一手擎着爵 ① ,另一手扶着爵口上的 ② ,把细长的 ③ 对准口部。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看到空间中的一个复杂形象,其中饮酒者的动作和姿势延伸着铜爵对空间的界定。
2. 观察青铜折觥
青铜礼器自商代中期开始承载与器物同时铸造的铭文。早期铭文大多是族徽和祖先庙号,到西周时期长铭成为青铜彝器的常例,铭文中有关政治、社会、礼仪、经济的信息大大增加。但大多在结尾处说明做器的目的是为了贡献给死去的先祖并留给家族后代。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些铭文中的大多数,包括一些内容丰富的长篇文字,都是铸在器物的内部,有时隐藏在各类深腹容器的底部呢?虽然我们不能马上解释商周贵族选择在某些礼器内部铸写铭文的原因,但这个特殊的空间对他们来说肯定具有某种意义。这种意义反映为文字与器物内部空间的联系,与此相对的是图像装饰与器物外部的联系。我在这里只讨论一个例子,即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西周初年的折觥。
这只觥上所铸的铭文共四十字,译成白话大致是:“在周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这天,王在这个地方,命令担任作册官职的折去为相侯代天子赠望土,同时昭王也赏赐给折青铜和奴仆。为宣扬王的美德和恩惠,折为他死去的父亲乙铸造了这件祭器,其家族将永远保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海德格尔认为空间对于壶而言有决定意义,空间与实体的共存和协商让壶成为一个器皿。
B.作者基于海德格尔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一切占据三维空间的物体都是物与空间的共生。
C.青铜爵本质部分被压缩,非本质部分被极度夸张,表现出其设计对器物展示性的强调。
D.折觥的外部充满了各种神怪动物,保证了内部的铭文和祭祀的酒醴只能被祖先所接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爵的功能与形制表现出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的特点,因此这类器物无法用于正常饮酒。
B.对青铜爵设计特点和使用场景的分析,本质是对其与场地和周围空间关系的推断。
C.折觥的铭文交代了铸造的缘由与目的,今人可以从中研究周代的政治、礼仪等特点。
D.折觥盖和器身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状,这种完整性是表现器物视觉威力的前提。
3.请根据原文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3 分)
① ② ③
4.青铜爵和折觥都用以阐释器物与空间的关系,二者侧重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4 分)
5.优秀的学术讲座往往透露出讲授者珍贵的治学经验,请结合材料“观察青铜折觥”部分谈谈你在研究方法上的收获。(6 分)
(二)阅读Ⅱ (共4 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王嫂
沈从文
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女儿年纪十八岁,刚出嫁五个月。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大家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
王嫂在雇主家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毛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这点重视为王嫂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