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330字。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语文
  温馨提示:
  1. 本试卷共三大题, 21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量 12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3. 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弘毅学校组织开展以“青春筑梦,科技报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少年有志气】青春奋斗,你我同行。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宛如黄钟大吕,    (甲.铿锵有力,乙.振聋发聩)。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    (甲.一成不变,乙.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生的辉煌与黯淡,往往取决于青年时期的奋斗。我们无论是谁,行走在哪条道路上,都是荆(jí)    与鲜花同在。年轻的我们,行途漫漫,必将经历一些困苦。但要坚信,路途虽遥远且坎坷,只要我们    (甲.坚贞不屈,乙.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终有一日,会有所收获。每一次的磨砺(   ),都能让我们突破自己,变得更为出彩。等苦尽甘来时,山川星月、江河湖海都将为我们祝贺。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在上面文段的画线上填词,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  乙 乙 B. 甲  甲  甲 C. 乙 甲 乙 D. 甲  乙 乙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黯淡”与“辉煌”调换位置 B. 把“取决于”改为“归因于”
  C. 在“奋斗”后面加上“与懈怠” D. 在“往往”后面加上“不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
  荆棘(jīng jí):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比喻小人、困境、纷乱及人际矛盾等复杂情境。
  磨砺(mó lì):原意是把有尖、刃 金属用道具磨锐利,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
  【2题详解】
  【科技托底气】科技赋能,创想未来。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一是搜索引擎, 没有AI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就无法在几秒钟内搜索和理解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并给出准确的结果。二是翻译工具,AI人工智能让翻译工具不仅可以翻译单词,还可以将完整句子翻译成语法正确的内容。通过真实用户的输入,翻译结果不断提高。三是大数据推送,无论是产品、电视剧、新闻,还是联系人,几乎在互联网上的每个角落,AI都能看到根据你喜好推荐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人工智能根据你以往的输入进行选择的。四是导航,现代的导航系统不仅能够找到从A到B的最短路线,还会考虑实时数据,比如施工、交通堵塞等情况。五是人脸识别,利用AI技术来识别图像与视频中的个体,来完成面部解锁手机、验证身份登录等功能,另外人脸识别技术也可以被用于监管治安。六是疾病诊断,疾病诊断助手能通过分析医学影像和临床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判断;智能问诊则能让患者享受到更便捷、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材料二   
  各年龄段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材料三
  2025年刚过去两个多月,我们就感受到中国AI创新的“酷炫”。放眼身边,AI司机、AI主播、AI医生悄然上岗,“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白业,已然动起来、跑起来。在这片孕育了5000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近2.5亿用户热情拥抱生成式AI,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与AI相比,人的竞争力在哪里?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
  (改编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17日)
  4.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导航去某一个地方、根据你的喜好推荐内容,或者帮你看病开处方药。
  B. 我国各年龄段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比最大的是20-29岁,究其原因是他们获得手机和电脑更方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